全球貿易成長率 恐降至2%以下

中華徵信所(CRIF)表示,「川普式經濟」最嚴重會導致2025年全球貿易成長率降到2%以下。(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啓動對等關稅,各貿易國全遭殃。中華徵信所(CRIF)表示,「川普式經濟」將會造成供應鏈因觀望,最嚴重會導致2025年全球貿易成長率降到2%以下,更示警未來中國大陸反應不容忽視,若態度強硬恐對貿易傷害更大,臺灣企業供應鏈佈局困難外,信用評等未來3年恐繼續下調。

賴清德總統11日出席全國中小企業總會新春團拜致詞時,除允諾政府會做好各項應對措施外,也勉力臺灣業者,要「逆中求勝」、「亂中求利」這纔是臺灣的志氣,也是政府的決心。

至於對外界關心的通膨問題,賴清德指出,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CPI)應會在2%之下,大概在1.9到1.95%。

CRIF昨指出,許多研究機構預測,2024年的全國貨品貿易成長約在2.7%到3%之間,2025年應不會低於2.7%。但是「川普式經濟」將會造成供應鏈因觀望減少出貨量,拖慢成長腳步,特別是大陸反應,不容忽視,若北京對川普態度比想像強硬,將對全球貿易帶來更大損害。

目前市場預測,外資聚集國家如越南、馬來西亞、印度等都可能被加徵關稅,對正在推動短鏈的製造業造成衝擊,如要重新選擇製造代工基地,新的佈局將耗費3到5年,且可選擇的區域有限,對佈局成本付出極高代價。

CRIF表示,供應鏈基地的移轉,形同一個營運總部,最多將增加60%成本,將使製造業在長遠策略的選擇上,陷入長考。

對臺灣企業而言,自2018中美貿易戰以來,貿易信用評級面臨極大的衝擊,評級A的企業已從0.09%,在2024年降至0.05%;評級B+比重也從4.64%降至4.23%;評級B比重從67.07下降到66.51%。但評級B-的比重卻從28.03%增加到29.12%,也就是過去6年臺灣企業的貿易信用評級向B-靠攏,未來3年仍有繼續下調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