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鋰電池意外頻傳 韓廠釀23死
去年6月24日,韓國鋰亞電池(Aricell)華城廠發生火災,大火延燒逾22小時才結束,造成23名員工罹難。(中新社)
臺灣發生鋰電池工廠意外,去年6月24日,韓國鋰亞電池(Aricell)華城廠也曾發生火災,大火延燒逾22小時才結束,造成23名員工罹難,包括17名來自大陸的朝鮮族移工。該廠存放逾3.5萬個鋰電池成品,火災導致很多電池爆炸,釀成韓國史上最嚴重化工廠事故。調查報告指責Aricell安檢造假,同時生產線疏於管理,纔會發生悲劇。
根據2022-2024年全球主要鋰離子電池火災爆炸事件統計,至少發生22起,其中韓國去年死傷最爲嚴重,發生意外工廠是3層建築物,起火點在3號樓第2層,研判起火原因是倉庫內鋰電池爆炸。由於鋰電池起火難以撲滅,火勢迅速延燒,遇難者均在第2層樓面被發現。
經過2個多月調查後,事故小組發佈報告指出,Aricell自2021年開始提供軍隊產品起,持續以調包測試樣本的手段,矇騙並通過品質和安全檢驗。Aricell還極可能爲了趕工交貨,導致生產線品質粗糙、產品不良比例大增,最終因不良產品起火,致使問題一次爆發。
Aricell的產品主要聚焦于軍用市場,廣泛用於韓國軍用電臺、魚雷、飛彈等裝備。而軍用電池要求高倍率性能,因此結構設計上有意增加正負極反應面積,一旦出現熱失控,爆燃威力更爲驚人。
此外,對於現代機械、電子設備來說,強大、輕便的鋰電池是完美的電源。但2013年波音787夢幻客機發生一系列與鋰電池相關的起火和冒煙事件,引發關注。事後,美國聯邦航空總署進行鋰金屬負極的電池燃燒實驗,證實一個很小火點或熱源就足以引起大規模鋰電池火災,且泡沫滅火劑對抑制火災基本無效,因爲悶燒所輻射的熱量也足以點燃相鄰電池,因此熱性能是制約其安全性的主要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