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競爭升溫 國際智庫齊聚臺北共商AI治理與國安挑戰
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與實踐大學今日上午舉辦「AI治理與國家安全國際學術座談會」,探討AI治理趨勢與國家安全挑戰,助力臺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圖/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提供
隨着AI技術快速發展,國際競爭與國家安全風險日益加劇。如何在促進技術創新與維護國安之間取得平衡,成爲政府、產業與學界共同關注的焦點。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與實踐大學今日上午舉辦「AI治理與國家安全國際學術座談會」,探討AI治理趨勢與國家安全挑戰,助力臺灣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座談會由基金會董事長朱兆民主持,並邀請立法委員李坤城、立法委員吳宗憲、數位發展部常務次長葉寧、實踐大學李孟晃副校長等人致詞,探討如何在全球競爭態勢下,強化臺灣的技術治理架構,確保產業發展與國安並行。
並由基金會與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華府哈德遜研究所等國際智庫代表進行學術交流,透過研究分享與政策對話,深化臺灣與美國在技術治理領域的合作。期待藉由跨國交流,推動全球負責任的技術發展,並提升臺灣在國際技術治理與國家安全領域的影響力。
本次論壇並安排專題演講,由葉寧發表〈臺灣數位法制發展之展望〉,剖析臺灣在數位治理方面的機遇與挑戰。由基金會執行長暨實踐大學法律學系講座教授張麗卿發表〈臺灣AI法制治理:布魯塞爾效應與本土發展之衡平〉,探討國際法規對臺灣技術發展的影響,並提出符合本土需求與國際標準的治理方案。
今日並有兩場專題圓桌討論,以不同面向剖析AI發展與國安挑戰。包括第一場「AI治理與國家安全(I):技術政策與法律的交融」,共同探討AI創新與國安政策的交錯影響,並分析各國政策的趨勢與挑戰。第二場「AI治理與國家安全(II):跨國法律協同與合作策略」。
其中,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政策學者David Fedor特別提及能源政策對於AI發展的重要性,臺灣欲發展AI產業,應完善自身的能源供應。前立法委員許毓仁特別提及,臺灣應利用自身的產業優勢,基於與川普政府展開合作,特別是在半導體及能源議題上,例如由國發基金與臺積電共同對美國星際之門(Stargate)計劃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