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店王」SKP出走北京?二三線城市或成新寵

北京SKP百貨。(藍孝威攝)

據觀察者網報導,3月31日晚,有媒體援引彭博社消息稱,北京華聯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博裕資本接近達成協議,或將出售北京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包括該公司負責管理和運營SKP旗下的高端商管業務及華聯SKP旗下實體商場資產的出售事宜。

博裕資本成立於2010年,管理規模近100億美元,背靠淡馬錫、李嘉誠基金會等頂級LP,投資策略聚焦「高增長行業頭部企業」。據悉,整個SKP奢侈品商場業務的估值在40億至50億美元之間。不過,交易仍處於商討階段,不排除引入新的競標方。

SKP從北京開到三線

定位「時尚、渴望、品質」的SKP,是中國最成功的奢侈品零售項目之一,也是全球最具標誌性的時尚奢侈品百貨之一。

從2011年起,北京SKP連續十年蟬聯大陸全國單體商場業績第一,是大陸當之無愧的「店王」。2017年,北京SKP躋身百億;2019年,北京SKP的店慶日活動中曾單日賣出10.1億元;2020年,更是以177億元的銷售額超過世界最富盛名的奢侈百貨公司英國哈羅德百貨(Harrods),成爲「全球店王」;2023年北京SKP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265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大陸全國百貨業態都在走下坡路之時,SKP反而「穿越週期」,並走出北京,已經深入西北、西南、華中。2023年西安SKP和成都SKP分別實現了80億和55億的營業額,2024年7月開業的武漢SKP首日營業額即破億。

在華東地區,2021年,北京華聯在杭州錢江世界城商圈拿地,預計在2027年杭州SKP將對外營業。自去年6月上海伊勢丹百貨關閉後,SKP被傳是最深入競爭梅隴鎮廣場經營權的競標方。

SKP將進入廣州的傳聞更是不絕於耳。早在2021年就有消息稱,廣州市政府與北京華聯集團簽訂戰略框架協議;2023年,「廣州天河發佈」官方微信曾透露,天河區將重點服務對接北京華聯SKP;2024年,SKP被寫入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據悉,廣州SKP有望落地天河跑馬場,但迄今仍未官宣。

作爲標誌性的奢侈品商場,SKP採用了零售直營化爲主的模式,尤爲重視對品牌的管理和合作優勢,不僅吸引了多個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奢侈品牌獨家入駐,還是奢侈品牌發佈新品、限量款的首選。有分析指出,SKP形成了一個「強者恆強」的循環,強勁業績使其有條件爲顧客帶來更好的購物體驗,面對品牌時也有更強的話語權,進而能夠吸引更多顧客。

有媒體報導稱,成都SKP開業,直接導致IFS、太古裡部分品牌季度銷售額下滑15%。此外,成都SKP也讓其所在的交子公園商圈與成都遠洋太古裡、成都IFS所在的春熙路商圈相抗衡,讓新一線城市成都的奢侈品市場呈現雙中心模式,也成爲了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第三極」。

像SKP這種奢侈商場入駐,不僅對當地的經濟有所助益,政府還看重其帶來的城市水平、文化的提升。有分析人士表示,SKP目前繞過了上海、深圳、南京這些奢侈品熱門市場,反而開到二三線城市,或是看中項目的稀缺性。以合肥爲例,有媒體報導稱含重奢業態的商場合肥銀泰中心,奢侈品業態佔比僅爲11%,若SKP成功開業無疑具備極大的獨特性。

博裕資本的「高端消費生態閉環」

北京SKP的前身是由臺灣新光三越百貨和北京華聯集團共同創立的新光天地Shin Kong Palace。新光三越對新光天地最初的高奢定位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一開業就引入了包括Prada、Gucci、Chanel等超900個品牌。2011年,雙方因經營糾紛分道揚鑣,新光三越派駐北京高管甚至一度被大陸合作伙伴「留置」引發爭議,驚動大陸國臺辦、北京市臺辦出現協調。最終新光三越黯然退出,北京華聯強行接管控制權,將商場改名SKP。

據天眼查,現在北京華聯(SKP)百貨有限公司的股東爲瑞得時尚(北京)商業貿易有限公司控股50%、北京華聯集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40%、新加坡公司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持股10%。此外,RADIANCE INVESTMENT HOLDINGS 100%控股瑞得時尚,瑞得時尚的高管分別爲張坤、吉小安、吉田、王新苗和王璐,其中的董事長吉小安同時也是北京華聯集團控股的董事長、華聯綜超CEO。吉小安有軍系背景,與太子黨交好。

值得注意的是,SKP自誕生以來一直獨立於華聯集團旗下的其他商業,包括上市公司華聯股份和曾經的華聯綜超(2022年與創新新材完成了借殼交易)。即使在北京SKP因成爲「全球店王」的2020年,華聯股份的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下降了29.05%和52.28%,SKP也未曾與華聯股份產生任何直接關聯。

另一方面,博裕資本意圖收購SKP恰恰是基於SKP的獨立性。有分析指出,這次潛在交易的本質是資本對實體零售「稀缺性價值」的重新定價,尤其在消費分級加劇的當下,SKP代表的高端消費成爲資本眼中「抗週期」的優質資產。

特別是對在消費零售領域動作頻頻的博裕資本來說。近年來,博裕資本先後投資了小紅書、FoodBowl、SHEIN、萬世縱橫物流、極兔速遞等。有媒體認爲,若博裕資本成功收購SKP則意味着前者正在入局實體零售的入口,與其早前在物業、醫療、科技等領域的投資形成「高端消費生態閉環」。

頂奢商場也難逃週期?

不過,隨着奢侈品市場寒意漸濃,SKP是否能「遺世獨立」呢?

麥肯錫預測2025年全球奢侈品市場將僅增長1%至3%,與以往動輒雙位數的「大躍進式」增長相比明顯回落。貝恩公司則指出,202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下降18%至20%,業績回落至2020年水平。

與奢侈品中國市場遇冷並行的還有SKP的開店計劃,除了上文提到的城市外,在2021年前簽約的昆明SKP、貴陽SKP、呼和浩特SKP、三亞SKP、合肥SKP均處於在建或待建的狀態。

有業內人士表示,2021年前後是中國市場增長最爲快速的時候,低線城市被國際奢侈品牌視爲機不可失的增量地帶,其中以成都爲核心的西南地區,武漢、長沙爲核心的華中地區,以及相對富庶的江浙滬二三線城市都被視爲最有潛力的市場。

不過,前恆隆集團董事長陳啓宗曾表示,儘管杭州、成都、南京和武漢等城市理論上能容納三到四家奢侈品店,但實際上只能支撐起一到兩家門店,且兩家店的業績會有明顯差距。

2021年,Louis Vuitton在上海辦完大秀時稱,將在2025年努力實現在中國每個省會開出門店的計劃。事與願違,2024年Louis Vuitton關閉了瀋陽卓展店、撤除了海口萬象城的圍擋、延遲了北京三里屯旗艦店開業。

雖然問鼎全球「店王」,與奢侈品行業強關聯的北京SKP業績仍有明顯波動。有媒體報導稱,北京SKP2024年的銷售額或回落至220億元區間,同比下降17%,是2022年後的又一次負增長。

同時,SKP也要面對愈發激烈的市場環境。以打造「生活方式中心」爲核心的購物中心南京德基廣場2024年實現全年銷售收入245億元,刷新2023年銷售額239億元的記錄,首次登頂全球單體商場銷售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