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炒AI股!亞股重塑 臺積電佔臺股權重是10年前3倍
▲臺積電。(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高兆麟/臺北報導
人工智慧(AI)浪潮席捲全球股市,臺股成爲最大受惠市場之一。根據外媒彭博社報導,隨着臺積電(2330)股價不斷創高、外資買盤集中,該公司在臺灣加權指數(Taiex)中的權重已逼近45%,是十年前的三倍。這種「權值集中化」現象,讓基金經理人坦言「被動變主動」,操作難度顯著升高。
根據《彭博》報導,AI狂潮推升亞洲主要科技股估值飆升,尤其以臺積電爲代表,市值在7月突破1兆美元大關,帶動MSCI亞太指數今年漲幅達26%,創八年來相對美股最佳表現。不過,臺積電市值膨脹也讓臺股指數結構出現前所未見的集中程度。
市場專家指出,過去臺灣投資人熟悉的「分散佈局」策略正被迫改變。由於權值股漲勢過猛,被動型基金與ETF必須持續加碼臺積電才能跟上指數表現,形成價格與權重互相推升的循環。
瑞聯銀行(UBP)亞洲科技資深顧問Vey-Sern Ling分析,「科技股比重過高迫使指數基金增加配置,進而推升這些股票的價格與指數比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讓估值被進一步墊高。」
根據統計,臺積電目前市值已超越整體臺股總市值的三分之一,與南韓市場的三星、SK海力士「雙雄壟斷」情況類似。Eastspring投資香港區專家Ken Wong指出,高集中度讓以單一市場爲主的基金操作空間受限,「在臺灣市場,投資人幾乎無法避開臺積電的影響。」
面對法規限制,歐系資金更顯掙扎。瑞士GAM投資管理公司基金經理Jian Shi Cortesi表示,歐洲規範對單一股票持股上限設有10%限制,但臺積電在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中比重已逾12%,使得基金被迫尋找替代標的,如騰訊、鴻海及其旗下工業互聯網。
安本投資(Aberdeen)基金經理Xin-Yao Ng則指出,若受限於單一持股比例,會尋找與臺積電供應鏈關聯度高的公司,如日月光投控、鴻海、致茂電子與環球晶等,「這些臺灣科技股流動性佳、成長潛力強,甚至部分表現已優於臺積電。」
儘管集中化風險升高,AI題材仍爲市場帶來強勁動能。臺積電今年以來股價累計上漲約40%,在全球AI晶片供應鏈中維持主導地位。分析人士認爲,即便短期可能出現技術性修正,AI帶來的長期需求趨勢仍不變。
美銀亞太區策略長Winnie Wu指出,AI題材被視爲「多年的長線主軸」,雖短線漲勢凌厲,但仍具中長期支撐力道。她強調,與南韓相似,臺灣股市的科技權重雖高達八成,但中國、日本及印度等市場結構較爲分散,可在全球投資組合中扮演風險對衝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