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專訪匈牙利國家投資促進機構副局長Rita Szép-Tüske:共建東西方“橋樑”,廣東與匈牙利合作潛力巨大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首席記者施詩 記者李依農 布達佩斯報道
“你們有珠江,我們有多瑙河;你們擁有一流高校,我們也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質量;我們都強調‘互聯互通’,並致力於發揮連接東西方的橋樑作用。”談到廣東與匈牙利之間的合作前景,匈牙利國家投資促進機構(HIPA)副局長Rita Szép-Tüske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在她看來,正因爲理念相通、優勢互補,兩地合作的潛力愈發凸顯,未來可期。
粵港澳大灣區—歐洲(匈牙利)經貿合作交流會近日在布達佩斯舉行,旨在推動廣東與匈牙利在多個領域開展更加務實高效的合作,爲中匈關係發展注入“廣東力量”。
作爲最早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之一,匈牙利已成爲中國企業進入歐洲市場的重要門戶。廣東則是匈牙利在中國最重要的經貿夥伴之一,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電池、醫藥、高端製造等領域的合作持續拓展。Rita Szép-Tüske指出,廣東企業帶來的先進技術與研發能力,正爲匈牙利經濟注入新動能。而兩地在“橋樑”角色上的高度契合,也將爲未來合作打開更廣闊空間。
匈牙利與廣東在多領域有合作潛力
南方財經:請你分享一下匈牙利和廣東之間的一些合作成果。
Rita Szép-Tüske:廣東省是匈牙利在中國最重要的貿易合作伙伴之一,在雙邊貿易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這只是我們經貿關係的一個方面。廣東同時也是對匈牙利進行投資的重要來源地。比如,比亞迪最近宣佈將在匈牙利設立其歐洲總部。
目前,越來越多來自廣東的企業正參與到匈牙利的經濟發展中來。對我們而言,這種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作爲匈牙利投資促進署的代表,我的工作是吸引那些具備先進技術、活躍於高技術領域的企業。在這方面,我認爲廣東省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
南方財經:這些廣東企業將給匈牙利帶來哪些機遇?
Rita Szép-Tüske:正如我之前提到的,來自廣東的企業正在切實影響匈牙利民衆的日常生活。作爲中東歐國家之一,匈牙利爲這些企業進入歐洲市場提供了重要通道。它們進入匈牙利市場,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進入了整個歐洲市場。
匈牙利擁有較爲完備的汽車工業體系,這是我們引以爲傲的一點。除了德國和中國,匈牙利是全球第三個同時擁有三大德國高端汽車製造商工廠的國家。2023年12月,比亞迪宣佈將在塞格德設立其在歐洲的首個整車製造工廠。
事實上,匈牙利是全球第十一大經濟多元化國家。除了汽車製造業,我們還在多個領域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合作潛力,可以與廣東企業進一步對接。例如,製藥工業在匈牙利有深厚傳統,醫療科技和生物科技設備領域同樣具有優勢;此外,食品工業也是我們的一項特色產業。
此外,我們還有一個非常強勁的電池產業集羣。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領先電池製造商中,已有五家選擇落戶匈牙利。
我想以兩家已經在匈牙利市場上紮根的企業爲例。
首先是億緯鋰能。匈牙利的目標是成爲連接東西方投資者的橋樑,爲來自東西方的投資者提供獨特的發展機遇。我們不以資本來源國劃線,而更關注投資項目是否具備先進技術,是否能爲匈牙利經濟發展帶來實質性貢獻,是否能造福本地社區。而在若干關鍵領域,來自中國的企業已成爲全球行業的引領者,這一點也被來自其他國家的合作伙伴所認可。
例如,寶馬和億緯鋰能將在德布勒森開展合作。寶馬新工廠將於今年年底投產,而就在不遠處,億緯鋰能的工廠也將陸續投入運營。兩家公司將在生產和研發方面展開協同,形成互補共贏的合作局面。我認爲,能夠爲這類東西方合作的項目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最後我還想特別提到比亞迪。它宣佈將在匈牙利設立歐洲總部,並計劃在五個城市進行業務佈局,包括電動汽車製造、電池包生產、電動巴士和智能設備的組裝,以及在布達佩斯設立研發中心。這種從製造到研發的完整佈局,正是我們希望與合作伙伴共同推進的發展路徑。建立工廠是第一步,產品開發是第二步,而附加值更高的研發環節則是我們真正努力爭取的重點。比亞迪的這一選擇,既是雙方互信合作的體現,也將對匈牙利經濟帶來積極和長遠的影響。這正是我們吸引外資過程中始終堅持的優先方向。
推動合作向更高附加值領域延伸
南方財經:所以,匈牙利更像是一個“樞紐”或者“橋樑”,連接了中國企業與歐洲市場。
Rita Szép-Tüske:確實如此。正如寶馬和億緯鋰能的例子,匈牙利一直支持並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事實上,我國在綠色產業領域迄今爲止最大的一項投資,正是由中國企業寧德時代發起的電池項目。
我認爲,穩定順暢的政治關係是深化經濟合作的重要前提。2015年,匈牙利成爲首個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事實上,匈中建交已有76年之久,而過去15年無疑是兩國關係最爲緊密和活躍的時期之一。
在歐盟內部,匈牙利在關稅、進口稅以及反補貼稅等議題上始終持有明確立場。例如,針對去年歐盟提出的對中國電動車加徵反補貼稅的措施,匈牙利明確表示反對。我們認爲,正是這種堅定的合作立場,讓中國企業對我們國家充滿信任,他們在匈牙利感到安心,感到被支持。
南方財經:展望未來,對中國企業和投資而言,哪些行業最具潛力?
Rita Szép-Tüske:我認爲,目前中國與匈牙利已經擁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礎。已有的企業佈局和投資項目爲深化合作打下了堅實根基。下一階段的重點,是推動合作向更高附加值領域延伸。
我們鼓勵電池產業鏈及汽車電動化領域的企業在匈牙利設立研發中心,同時也希望進一步激發企業與本地高校的合作潛力,推動投資者與匈牙利本地供應商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充分發揮匈牙利研究機構和大學的創新能力。
在非傳統行業方面,匈牙利在製藥、生物技術、醫療技術等領域同樣具備良好的發展潛力。過去幾年間,我們成功將服務業的規模翻倍發展,爲在匈牙利的企業提供會計、法律等服務。
展望未來,我們也將着力發展工程研發中心,希望在這些領域吸引更多以技術爲導向的研發活動,重點發展人工智能、軟件開發等方向。這些都是我們下一階段重點關注的合作方向。
我們歡迎任何有意在歐洲設立製造基地、研發中心或工程中心的企業,並將爲其提供全方位支持。
大灣區的高速發展令人驚歎
南方財經:廣東擁有許多高科技產品。是否預期未來會有更多此類產品進入匈牙利市場?
Rita Szép-Tüske:我們對此抱有積極期待,並已在政策層面作出相應調整。目前,對於有意在匈牙利設立研發中心的企業,政府將提供國家層面的補貼支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若企業計劃在首都以外的地方設立研發中心,還將獲得進一步的政策鼓勵。
企業需履行的基本義務包括:在研發領域至少創造10個新增就業崗位,並與當地高校建立合作關係。正如我此前所強調的,推動外資企業更好地融入匈牙利本地經濟,是我們的優先方向之一。因此,我們也在不斷優化激勵機制,以吸引更多高附加值的新投資項目落地。
南方財經:你曾多次訪問過粵港澳大灣區,對這個地區有怎樣的印象?
Rita Szép-Tüske:我常常對這裡的發展由衷驚歎。過去一年半里,我有兩次機會訪問這一區域,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汽車電動化的程度。比如在我最近一次前往深圳時,深切感受到當地充電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遠超多數歐洲城市。
相比之下,歐洲在過去幾個月電動化的推進速度有所放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里程焦慮”——人們擔心由於充電設施不足,難以順利完成長途出行。而在廣東,這一問題已經被有效解決,這也成爲我當時最直接的印象之一。
此外,我還感受到,儘管在地理位置與發展體量上存在差異,但廣東與匈牙利之間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你們有珠江,我們有多瑙河;你們擁有一流高校,我們也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發展與質量;我們都強調“互聯互通”,並致力於發揮連接東西方的橋樑作用。正因爲有這些相似之處,我們愈發看到了廣東與匈牙利之間更深層次合作的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