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並沒有取消冬天 它只是讓冬天變得更加奇怪
即使地球變暖,美國部分地區仍然會遭受嚴寒冬季天氣的侵襲,而科學家現在對此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一組研究人員在極地渦旋(位於平流層高處的一團寒冷的旋轉空氣)中發現了兩種不同的模式。這些模式影響着北極最冷空氣的最終匯聚地。一種模式傾向於將冰凍溫度送入美國西北部,而另一種模式則將冷空氣推向中部和東部地區。
儘管美國各地的冬季總體上正在逐漸變暖,但強寒流仍然以驚人的強度襲擊着美國大部分地區。最近的一項研究對這一明顯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見解。其原因或許在於地面以上10英里處平流層的演變。
這項研究由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開展。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重點闡述了平流層極地渦旋(北極上空流動的極冷空氣帶)中的兩種不同模式如何導致美國不同地區爆發嚴重的寒流。
研究人員表示:“當冬季帶來嚴寒時,公衆經常會聽到‘極地渦旋’的說法,但我們希望深入挖掘並瞭解這種渦旋的變化如何影響極端寒冷來襲的時間和地點。”
研究小組發現了極地渦旋的兩種不同變體,它們都與科學家所說的“拉伸”渦旋有關——這是一種扭曲和移位的環流模式,會導致地面出現異常天氣。
其中一個變化將渦旋推向加拿大西部,爲美國西北部出現嚴寒奠定了基礎
另一個推動渦旋向北大西洋移動,釋放出寒冷的空氣,席捲美國中部和東部
這兩種情況都與大氣波在全球範圍內反彈方式的變化有關——本質上改變了急流並將北極空氣拖向遙遠的南方。
或許最引人注目的是,自2015年以來,美國西北部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持續下降,這與整體變暖趨勢相反。研究人員將這種變化歸因於向西聚焦的渦旋模式頻率的增加,而這種頻率的增加也與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NSO)——全球氣候的關鍵驅動因素——的負相位增強相吻合。
“氣候變化不僅僅意味着全球變暖,也意味着極端天氣出現地點的轉變更爲複雜,有時甚至違反直覺。”研究人員解釋道。
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最近蒙大拿州、美國平原地區甚至德克薩斯州等地出現的寒潮,例如2021年2月發生的寒潮(造成的死亡和保險損失代價高昂),而其他地區可能會經歷較爲溫和的冬季。瞭解平流層對天氣模式的影響可以改善長期預報,使城市、電網和農業能夠更好地應對冬季極端天氣,即使在氣候整體變暖的情況下。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