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競賽,中國“另闢蹊徑”
美國和中國不僅陷入一場可能會使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愈演愈烈的關稅戰爭,而且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競爭也日益激烈。到目前爲止,美國被視爲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先者,但這未必意味着它可以簡單地宣佈自己是人工智能競賽的贏家。
所謂的深度求索(DeepSeek)效應——中國本土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深度求索公司開發的技術的革命性影響——顯示了中國人工智能可以怎樣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和力量。
就在深度求索公司成功登上全球媒體頭條几周後,中國領導人主持了一次與中國科技企業家的座談會,會議傳達的信息簡單而直接:利用新技術幫助中國經濟增長。
自上而下的決策方式可以讓中國迅速從效率中獲得經濟利益。深圳(騰訊和華爲等許多知名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和上海等地的地方政府開始支持人工智能的發展,希望培養出下一個深度求索公司。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去年年底設立了一個人工智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現在的重點是通過商定的標準規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現實世界的人工智能應用,以支持工業和經濟發展。
今年到目前爲止,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進步令美國刮目相看。2月,白宮宣佈正在制訂“維持和加強美國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主導地位”的《人工智能行動計劃》,並徵求公衆反饋意見。包括開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元宇宙、谷歌、微軟等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和初創企業都提交了意見書。
可能的結果包括進一步限制美國向中國出口用於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先進芯片,因爲像深度求索這樣的企業持續取得成功有賴於美國芯片設計企業的產品,尤其是英偉達公司。
許多業內分析人士認爲,美國可以在未來數年保持競爭優勢,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推理、代理設計和精確度方面。然而,儘管中國企業的人工智能發展可能不如美國同行先進,但中國更感興趣的是探索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儘快付諸實踐,讓企業和普通民衆受益。
比如,據我瞭解,中國的連鎖超市物美已經開始嘗試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模型,以升級它的顧客關係管理系統。
中國企業設法運用人工智能的現實案例還有很多。隨着這些用途的增加,投資銀行分析師開始呼籲對多個行業的中國股票重新估值。他們認爲,隨着更多公司利用人工智能來推動業務,這些行業很有希望迅速實現收入增長。“DeepSeek效應”持續擴大,甚至成爲今年推動中國股市上漲的主要因素。
中國官員近期在一次活動中提出一個有趣的觀點:一個國家的實力並不完全在於它是否率先發明一種新技術,而在於它能否將這種技術有效應用於各行各業。就人工智能而言,其成功不僅取決於它是如何發展的,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它如何通過現實應用得到使用、部署、完善和不斷改進。
因此,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忙於制訂全球“對等關稅”的宏偉計劃時,許多行業高管警告說,這些關稅可能增加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而北京已經下定決心利用人工智能的發展來推動中國經濟。
儘管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可能還沒有領先世界,但中國龐大的國內市場和普通消費者對人工智能應用的迅速採用,可能會對美中人工智能競爭產生影響,至少會產生經濟影響。(編譯/葛雪蕾)
本文由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3日發表,原題爲《在與美國的人工智能之爭中,中國收穫實實在在的勝利》,作者是陳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