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增量”,源於更多人的“掩卷忽而笑”

4月23日,是第30個世界讀書日。

在濃厚的讀書氛圍中,多地舉辦了相關主題活動。例如,“作協送文學進校園”“發放世界讀書日消費券”,開展“綠書籤行動”“全民閱讀周”等。其間的一條消息,讓筆者印象深刻:近日,2025年江蘇省暨常州市全民閱讀主題宣傳活動現場,在最後的啓動儀式環節,學者洪銀興、韓毓海攜手各領域閱讀者代表——職工領讀人李承霞、鄉村閱讀推廣人朱曉青、流動書香使者快遞小哥韓楊等共同登臺,推開了象徵全民閱讀的大門。

邀請包括靈活就業者在內的一線工作者代表走上C位,“開啓”重大主題活動,並不多見,可謂創舉。在尊重基層勞動者兼讀書者的意識之外,此舉也展現這樣的內涵:全民閱讀的大幕由“全民”拉開,全民閱讀的宏旨由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接受和傳播。

換言之,此舉不僅具有符號意義,更有實質意義。它指向的是繼續擴大讀書人羣、提升人均閱讀率的深意。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至2023年,我國成年人各種媒介綜合閱讀率由76.3%提升到81.9%,圖書閱讀率從54.9%提升至59.8%,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從40.3%提升至80.3%。而根據《重慶市2023年全民閱讀指數評估調查報告》,重慶成年居民人均閱讀紙質圖書4.2本。

成績的背後是巨大的潛力:全民閱讀指數有待進一步提高,手握書卷的人則可以越來越多。

推廣全民閱讀活動,深度建設書香社會,重要性顯而易見。“深化全民閱讀活動”已經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而自2022年起,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倡導全民閱讀”改爲“深入推進全民閱讀”。一個擁有更多讀書者的書香社會,是溫馨的、和煦的、有張力的。在這樣的社會裡,個體的精神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將大爲增加。

吸引更多人加入到“讀書人”的行列中,是題中應有之義。關注和幫助包括靈活就業者在內的一線勞動者,與之合作,是推動這一進程的重要方式。一方面, 一線勞動者中,也有大量的愛書和讀書之人。2024年12月,南大文學院教授苗懷明的一次露天講座,吸引了一位外賣大叔駐足聆聽。“南大教授說紅樓,外賣大叔駐足聽”的一幕引發衆多網友點贊。此外,“外賣詩人”王計兵、“菜場詩人”王道友、“修表詩人”陳永安,也以各自的讀書和寫作經歷打動了千萬網友。一邊是白晝加星夜奔波,一邊是“掩卷忽而笑”,這樣的生存狀況和精神生活狀態,顯現了諸多一線勞動者對於“詩和遠方”的追求,也驗證了讀書生活對於人生出彩的激勵性。在書香四溢、潤物無聲的語境中,成名者的“更上層樓”,籍籍無名者的努力向上,都變得更有意義;另一方面,很多一線勞動者的工作本身就帶有傳送書籍、傳遞書香的性質。前述外賣小哥韓楊所言“今後我不僅要送包裹,更要當好書香傳遞的使者”,讓外界看到了這份優勢和責任。顯然,激勵一些基層工作者和工作崗位相結合,履行閱讀推廣人、領讀人和流動書香使者的義務,帶動更多領域的人士和書籍交朋友,是一項值得深入開掘的事務。這麼做,是在政府主導之外,發揮社會資源的能動性,爲書香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將全民閱讀活動推向深入,需要全民深入、廣泛地參與。聚焦重點人羣,重點向其“推書”,格外重要。不必諱言,相對於擁有讀書習慣的“讀書人”,平日裡遠離書籍,只愛好打打遊戲、刷刷短視頻者,理應是讀書活動“爭取”的對象。當他們在謀生之餘也能放下手機,養成讀書習慣時,全民閱讀的“增量”也就出現了。

要實現這個目標,沒有“快捷鍵”可按下。唯有秉持恆心,秉持長期主義,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這方面,蘇州市姑蘇區爲“快遞小哥驛站”配置圖書角,杭州邀請外賣小哥參加社區讀書會,長沙等城市圖書館爲外賣員們開展“書香騎手信息素養”培訓,具有可借鑑、推廣的價值。

2024年4月,人民日報發表了一名北大保安談讀書的文章,提及北大爲保安員也開通了圖書館閱覽權限,使得他可以“於字句間見世界”。該文真誠感人,予人以啓示:讀書不僅是連接人心、投射光亮的“利器”,更是一個社會不可或缺的“傳感器”“共鳴器”。願越來越多的人相信讀書改變人生,通過“同讀書”“同思索”,感知在讀書之路上集體同行的歡愉。

特約評論員 伍裡川

上游評論投稿郵箱:sypl202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