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履“植”盡責,增厚美麗中國綠色家底

本報特約評論員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保障生態安全、推動綠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是着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爲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的長遠之舉。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進一步強化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責任意識,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全民義務植樹不斷走深走實,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一起來爲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我們就一定能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4月3日上午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植樹造林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一環。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行動起來,動員組織廣大幹部羣衆積極參與造林綠化,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弘揚生態文化,匯聚共建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讓祖國大地更加綠意盎然、生機勃發。

春風拂沃野,植綠正當時。從南到北,一片片新綠初綻,廣袤的中華大地迎來了植樹造林的好時節。今年是新中國植樹節設立46週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是推進國土綠化的有效途徑,不僅在廣袤祖國大地上種下片片綠色,也在廣大人民心中播撒綠色種子,推動綠色發展成爲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充分肯定我國國土綠化取得的來之不易的成績,對多措並舉綜合治理推進綠化祖國、全民義務植樹一代接着一代乾等提出了明確要求,爲在新徵程上繼續紮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指明瞭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強調“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聚焦建設美麗中國,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健全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保障生態安全、推動綠色發展、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舉措,是着眼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爲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的長遠之舉。

綠色是美麗中國應有的底色。新時期以來,全國上下堅持植樹造林,推動荒山披錦繡,沙漠變綠洲,中國綠色版圖不斷擴大。一鍬鍬土,種下的是樹苗,也是祖國的美好未來,一桶桶水,澆灌的是土壤,也是美麗中國的夢想。2024年,我國完成造林6669萬畝、種草改良4836萬畝,森林覆蓋率超25%,貢獻了約25%的全球新增綠化面積,森林蓄積量超200億立方米,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持續“雙減少”,已成爲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

從塔克拉瑪干沙漠戴上“綠圍脖”,到科爾沁沙地重現草原風光,從塞罕壩創造“荒原變林海”的綠色奇蹟,到“三北”工程攻堅戰邁出堅實步伐……一棵棵樹,一片片林,記錄着山川大地的綠化,也見證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美麗中國綠色底色更足,“綠色家底”不斷增厚,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幸福生活正在成爲現實。

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美麗中國增綠添彩,萬里河山多姿多彩,背後是“種出屬於大家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追求,更是“爲子孫後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態空間”的擔當。近年來,我國國土綠化成效顯著,但也要看到,我國仍然是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生態產品短缺的國家,國土綠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存在,林草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問題仍然突出,同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相比、與人民羣衆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新徵程上,必須從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高度、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長遠角度做好植樹造林工作,堅持擴綠興綠護綠“三綠”並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四庫”聯動。要更加註重“提質”,優化林分結構,搞好森林經營,同步提升草原生態質量;更加註重“興業”,多用改革的辦法用活林草資源,壯大林草產業;更加註重“利民”,爲羣衆增添身邊的綠、眼前的美,拓展林草就業增收空間。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努力,綠化祖國要人人盡責。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進一步強化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責任意識,堅持全國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推動全民義務植樹不斷走深走實,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一起來爲祖國大地綠起來、美起來盡一份力量,我們就一定能繪出美麗中國的更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