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新掌門!新任健保署長陳亮妤接棒 醫界寄予五大期待
衛福部健保署署長上午舉行交接布達典禮,前副總統陳建仁(右至左)、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北榮院長陳威明出席。記者林伯東/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今天舉辦新任署長交接典禮,由副署長陳亮妤正式接任署長。擔任監交人的衛福部長石崇良說,一個人就任新的職位是最高興的時候,另一個就是卸任時也十分高興,但他即便今天正式卸任健保署長,仍無法開心,因爲剛接下部長的職務,此爲莫大的責任。
石崇良說,新任健保署長陳亮妤十分年輕,大家對她不陌生,回想自己42歲接任衛福部醫事處長,也是莽莽撞撞,因有許多前輩的指導,不用太擔心,且有一顆熾熱、願意奉獻的心,落實各項需求及外界期待,這是最大的利基。
石崇良指出,接任衛福部醫事處長時,最怕的是藥酒癮防治、性侵等議題,但陳亮妤的專長就是成癮防治「這是最困難的」,而她選擇最困難的公衛問題,非常令人欽佩,並於新冠肺炎期間,跨出舒適圈接受挑戰,在防疫第一線積極投入,陸續心健司司長、健保署副署長,並持續推動健保改革,期望2030年癌症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慢性病888計劃、分級醫療、全人照顧、社區照顧等。
石崇良也感謝健保署另一名副署長龐一鳴,他說,龐是在開會時,唯一可以叫他停下來的人,說話非常有見地「時常講實話」,新冠疫情期間擔任資訊處長,那時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羣聚(Cluster)等(TOCC)資訊,或是邊境旅遊史,健保卡註記買口罩、快篩、PCR篩檢、疫苗接種紀錄、各國通關等,貢獻非常大,往後健保改革是承先啓後、一棒接一棒,改革永遠不嫌晚。
陳亮妤今特別邀請前副總統陳建仁、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長黃達夫、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於典禮上致詞。陳建仁說,新冠疫情期間,全民健保扮演重要角色,並給予6個錦囊妙計,包含智慧、仁慈、勇氣、謙卑、感恩與團結,帶領健保進一步融入健康促進概念。
陳建仁認爲,因爲臺灣健保是政府經營,與疾管署、國健署整合較容易,這種合作模式遠比商業保險模式來得高效,如果採取商業保險方式,可能需要3年時間,而臺灣卻能在3天內完成健保體系與防疫體系的融合,這正是防疫成功的要素之一。
黃達夫說,新任健保署長應勇敢改革,推動全民健康,雖然面對中國大陸的威脅,健康就是最好的武器。
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說,他今天前來致詞可能與他的綽號「陳健保」有關,他身爲骨癌的醫師,常到全世界演講提到,國內骨癌的存活率領先各國,原因是臺灣有全民健保,包括手術、藥物都有健保給付,但如今面對健保財務壓力、美國藥品關稅等,仍是充滿挑戰。
陳威明身爲公立醫院協會理事長,對於新任健保署長陳亮妤有五大期待,第一、針對醫護人力短缺,期待健保署持續推動「不同工、不同酬」,留住所有醫事人員,他更提到美國外科學院指出,外科醫師的壽命低於其他科別,也希望「不同命、不同酬」;其次,健保給付藥品需依據實證醫學,節省健保有限資源;第三、落實分級醫療,避免輕症患者涌入醫學中心;第四、幫助偏鄉、離島等公立醫院,健保應給予多支持、多挹注;最後是,希望健保點值穩定長長久久。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