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毒 攜手打造無毒家園

第11波安居緝毒專案記者會(圖/刑事警察局提供)

我國自106年起落實執行「新世代反毒策略行動綱領」,各級毒品施用人口呈現明顯下降趨勢,且毒品查獲量呈現小幅增加趨勢,顯示各警察機關強力查緝毒品案件已有具體成效。

隨着毒品型態及交易模式的轉變,近年警政署致力於打擊新興毒品與網路毒品犯罪,以毒品咖啡包、果汁包、奶茶包、彩虹煙等卡西酮類混合式毒品爲例,這些新興毒品與傳統毒品相較,具有更便利的施用方式,且不法毒品集團往往結合時事,設計圖案新潮、酷炫的外包裝,嘗試吸引民衆涉毒。然而,卡西酮類毒品雖然可以產生短時間的興奮及欣快感,卻也同時會讓使用者出現失眠、心悸、焦躁不安、妄想、暴力傾向等後果,甚至發生情緒失控或自殘行爲,切勿被話術誘騙而輕易嘗試。

再以113年下半年興起的依託咪酯類毒品電子煙爲例,除了隨拿隨用的便利施用方式,毒品電子煙更具有攜帶容易,且可依據個人喜好添加各類香精掩蓋臭味,再結合電子煙的流行趨勢,容易吸引現有電子煙族羣嘗試吸毒。警政署要特別提醒民衆提高警覺,依託咪酯類毒品施用者常會出現肌躍症、意識混亂、失去行動控制等症狀,行爲宛如「喪屍」,不僅嚴重損害個人健康,更可能在公共空間中對他人構成危險,尤其是在交通上衍生失控肇事事件,害人害已,千萬不可吸食。

因應前述新興毒品毒情,警政署在113年7月至114年6月間執行5波專案緝毒工作,期間總計查獲各類毒品犯嫌4萬2,598人次、1萬1,190.3公斤,其中包含依託咪酯類毒品犯嫌6,558人次、804.2公斤及混合式毒品近20萬包,展現良好查緝成效。

屏蔽涉毒網站(圖/刑事警察局提供)

因應毒品犯罪網路化趨勢,新興毒品多經由網路公開資訊平臺廣告販售,且伺服器多架設於境外,警政署於114年與TWNIC(財團法人臺灣網路資訊中心)建立涉毒網站屏蔽機制,即時防止青少年或一般民衆接觸毒品;114年已屏蔽2萬3,601個不法涉毒網站,持續防堵新興毒品經由網路流通。

警政署除了查緝新興毒品及屏蔽不法涉毒網站外,在查緝毒駕方面也投入大量警力。刑法前於112年12月27日修正公告,將毒駕比照酒駕定爲抽象危險犯,駕駛人如經檢測所含毒品、麻醉藥品達行政院公告濃度以上者,即涉犯毒駕罪處以刑罰,無須再舉證毒駕個案是否有具體公共危險事實,有助於第一線執勤員警查緝毒駕案件。警政署並立即修定「取締疑似施用毒品後駕車作業程序」供同仁依循,也擬定相關加強查緝作爲。警政署113年查獲2,619件毒駕案件,較112年(315件)大幅增加7.3倍;另114年1-6月查獲3,116件,查緝成效良好,持續守護社會大衆交通往來安全。

毒駕零容忍(圖/刑事警察局提供)

雖然毒品型態與犯罪手法不斷轉變,但警政署堅定守護國民身心健康的決心不變。警政署希望能攜手每位民衆共同反毒,首先要提高警覺、增加識毒與拒毒知能,其次是要多關心、陪伴身邊的家人朋友,給予正向情感支持,避免誤入歧途;最後如遇有疑似毒品案件,可以撥打110報案電話或通報轄區警方建立的反毒通報網,與警方一同淨化治安,打造無毒家園。(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