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追趕比亞迪的吉利,這次卻沒有跟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廣州報道
整合思路下,吉利的智駕業務也迎來整合。
日前,在吉利AI智能科技發佈會上,吉利發佈了其“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用吉利汽車CEO淦家閱的話來講,“‘千里浩瀚’就是整個吉利的高階智駕‘一盤棋’”,未來吉利銀河和極氪、領克等品牌都將共用這套系統。
這和過去吉利“分品牌、多團隊”的智駕打法很不相同:原本吉利集團內部只有極氪汽車擁有“浩瀚”智駕系統,擁有5個智駕團隊,包括研究院智駕中心,極氪自研智駕團隊,路特斯智駕團隊,億咖通和福瑞泰克。直到去年8月,極氪開始整合智駕,形成了以極氪、吉利汽車爲代表的兩條智駕路線。
從現有配置來說,吉利的智駕整合利好銀河品牌。在“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發佈前,智駕並不是銀河系列車型的賣點,銀河系列車型也尚未搭載智駕功能,卻是長驅直入攻佔比亞迪王朝和海洋系列的市場份額的“標兵”。
自去年開始,吉利銀河保持增長勢頭。2024年銀河累計銷量49.4萬輛,同比增長80%。2025年前兩個月,吉利銀河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6.97萬輛,2月同比增長288%。
但2月比亞迪將高階智駕下放到海洋和王朝系列車型後,高階智駕下沉至7.88萬元。吉利銀河的銷量增長已經不足以覆蓋吉利對智駕的焦慮,吉利急需打出一張智駕王牌以保持銀河品牌增長速度。
爲了聚焦攻佔7萬元至20萬元級主流市場,吉利銀河系列的地位提升。在發佈會上,淦家閱宣佈吉利銀河系列正式升級爲“吉利銀河品牌”,成爲吉利集團旗下專注於主流新能源市場的獨立品牌,覆蓋轎車、SUV、MPV及未來可能的硬派越野車型,形成更完整的產品矩陣。
同時,原獨立品牌“翼真”正式併入銀河品牌,成爲其高端電動MPV系列,補全銀河品牌的高端產品線。
要衝擊銀河百萬年銷量目標,市場等待智駕功能加持下銀河銷量的走高。在本次發佈會上,吉利推出了全系標配“千里浩瀚”H1智駕方案的銀河E8和銀河星耀8 EM。按照規劃,吉利銀河將在下半年迎來能實現城市無圖NOA的車型。
起初,吉利的智駕功能只是中高端車型的專屬,搭載在極氪001和極氪007車型上,緊追比亞迪智駕發佈節奏。
2023年7月,比亞迪在推出其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同年12月27日,吉利控股旗下的極氪品牌已經發布了浩瀚智駕,5天后,極氪的NZP高速領航(全稱爲Navigation ZEEKR Pilot)開始交付。
2024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在騰勢N7上首發城市NOA,並在年底實現了全國開城。2025年1月,極氪無圖城市NZP(即不受城市和路況限制的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向全量用戶推送。
但在今年2月,比亞迪將智駕下沉至7萬元級市場,從騰勢、仰望高端品牌下沉至王朝、海洋網絡的中低端車型,給市場同行帶來壓力。按照追趕的規律預測,吉利本應在此次發佈會上發佈全民智駕或智駕下沉戰略,但吉利只公佈了目前智駕分級戰略和未來的上車計劃。
淦家閱介紹稱,“千里浩瀚”是吉利通過端到端、VLM、世界模型等AI技術,形成的統一的智能出行解決方案。具體來看,千里浩瀚智駕分爲五個等級,其中H9是首個具有量產落地能力的L3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按照規劃,今年下半年,吉利銀河多款車型會搭載千里浩瀚 H3,實現高速 NOA、城市通勤 NOA 以及記憶泊車能力;銀河也會推出一款搭載 H7 的車型,標配全場景車位到車位、城市無圖 NOA 以及泊車代駕等功能。
在低價車型上,比亞迪已經在7.88萬元起售的海鷗上搭載了天神之眼C方案,能實現高速NOA等智駕功能,但吉利銀河旗下7.28萬元起售的星願尚未公佈智駕方案。目前已公佈的標配千里浩瀚H1的車型是全新吉利銀河 E8和星耀8,兩者能實現高速NOA和自動泊車APA功能,其中吉利銀河 E8售價區間爲14.98萬元-19.88萬元。
資本市場沒有再一次復刻比亞迪掀起的股市震盪走高,在發佈會次日(3月4日),吉利汽車港股收跌5.7%。
儘管沒有發佈顛覆行業的技術架構,喊出讓市場爲之震動的口號,但對比天神之眼而言,吉利的優勢在於其最高級H9級智能駕駛能夠實現L3級全場景自動駕駛。而目前比亞迪暫未披露L3技術進展,其最高級的智駕方案——天神之眼A方案可以實現無圖城市領航,易四方泊車等功能。
目前在行業內,還沒有明確落地L3級別自動駕駛的車企,但多家車企已經開始試點。理想汽車智能駕駛副總裁郎鹹朋曾公開表示,理想汽車有望在2025年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2025年上市的尊界S800也按照L3自動駕駛架構設計,爲L3智駕技術上車做好準備。
長安也發佈了其智駕戰略,宣佈將帶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下沉到10萬元級市場,並將在2026年實現L3級智能駕駛。
對於吉利來說,“AI+車”正成爲吉利的長板。在發佈會上,吉利拿出了三張底牌:算力、AI與數據。“以大模型+高算力的方式,做到冗餘,就具備實現L3級智駕的能力。”淦家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目前,吉利成立了全球唯一的“智能汽車算力聯盟”——吉利星睿智算中心2.0,綜合算力超過了23.5 EFLOPS。據淦家閱此前介紹,該算力全球排在185位,在製造行業中排在第一位。吉利對AI的佈局其實始於“智能吉利2025”,2021年10月,吉利開始着力構建“一網三體系”,搭建包括芯片、智算中心、大模型等在內的生態,爲AI發展構築算力、算法和數據的“底座”。
“AI技術的加入,是智駕發展的必經之路。”在大模型的賦能下,淦家閱透露,目前吉利正以AI技術賦能智駕,用AI算法模型取代傳統的算法和人工編寫的規則,已經升級成“一段式智駕”。在AI Drive大模型下,吉利可以通過虛實場景結合創新“世界模型”,“它可以讓智駕訓練效率提升30倍。”淦家閱說。
不僅如此,目前吉利具備L2級智駕能力的車輛已超750萬輛,實際行駛數據累計百億公里,而比亞迪目前已有超過440萬輛汽車搭載了L2級及以上的智能駕駛系統,車輛累計行駛里程已超過37億公里。吉利控股集團首席智駕科學家陳奇認爲,“智駕技術快速迭代的核心在算力、算法和數據,吉利的優勢可能會更大。”
“未來智駕的迭代速度會很快,可能一週甚至以‘天'爲單位迭代。”淦家閱透露。
在追趕路上,吉利的智駕業務似乎在市場節奏倒逼下逐漸明朗。在此次吉利的AI智能戰略發佈會上,吉利首次將智駕方案統一爲一盤棋,是《台州宣言》後集團業務的又一次整合。
在此之前,吉利集團內部已經有5個智駕團隊,包括研究院智駕中心,極氪自研智駕團隊,路特斯智駕團隊,億咖通和福瑞泰克。2024年第二季度,吉利已經開始大規模的研發團隊整合,由李書福親自領導。
去年9月,安聰慧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時吉利內部已經形成了以極氪、吉利汽車爲代表的兩條智駕路線。前者主攻高階,後者主攻高價值(低階)的智駕解決方案。對比來講,極氪的浩瀚智駕聲量更大,吉利汽車的智駕則“悄無聲息”。
不過,淦家閱透露,推動打造智駕的統一方案其實始於2023年下半年,那時候吉利已經開始着手統一硬件。目前,“整個吉利的智駕是一盤棋,包括領克,都是在千里浩瀚的智駕體系之內。我們會進行全面的統一,聚焦一個智駕。”淦家閱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到目前,吉利集團內部的智駕方案正式統一爲“千里浩瀚”,未來將覆蓋吉利全系不同價位車型。
儘管在整合思路下,吉利的智駕戰略逐漸明朗,但調整似乎還在繼續。
在統一方案、內部團隊大刀闊斧整合之時,吉利還在培養外部的智駕供應商,已經投資33億元成立成立合資公司從事智駕業務。3月2日晚間,千里科技公告稱,公司擬與兩江產業基金、重慶產業母基金、江河匯、吉利、重慶邁馳、路特斯共同簽訂《車BU投資框架協議》,共同研發智駕技術。整合來看,此次合作主要有重慶當地的產業基金、吉利系和千里科技組成。
千里科技更廣爲熟知的原名是“力帆科技”,其掌舵人印奇也是AI公司曠視科技的創始人。今年年初,印奇曾在力帆內部內部稱,“AI+車”已是大勢所趨,智能化是一手“明牌”。這與吉利的智能化戰略不謀而合。
這並不是偶然,吉利與印奇的合作早已經開始。有報道稱,2023年,曠視科技旗下的邁馳智行在從事 L2+ 級智能駕駛量產方案後,與吉利旗下多款車型取得量產合作。
在千里科技內部,印奇還與吉利系高層有聯繫。天眼查顯示,吉利集團中央研究院院長李傳海、吉利集團董事、曹操專車董事長劉金良分別在2024年9月和2022年9月成爲千里科技(原“力帆科技”)董事。2024年11月,印奇通過董事會投票表決成爲董事長,也相當於獲得吉利高層的認可。
到今年2月21日,吉利汽車集團、千里科技和階躍星辰聯合宣佈,將進一步加強三方現有的技術合作夥伴關係,推動“AI+車”的深度融合。在本次發佈會上,印奇表示,今年將是“AI+車”的元年,AI與車的深度融合將深刻影響並塑造產業未來十年的發展格局。
雙方千絲萬縷的聯繫讓此次吉利聯合千里科技推出的“千里浩瀚”智駕引人遐想,有市場聲音認爲,千里科技可能扮演了類似華爲“引望”的角色。千里科技合夥企業由吉利、地方國資(重慶兩江基金)、AI企業(曠視系)共同出資,與“引望”的整車+技術+資本模式相似。
對此,淦家閱告訴記者,“千里浩瀚”就是AI+智駕,“千里”代表着行業領先的通用大模型和算力;“浩瀚”代表着吉利行業領先的智駕能力和體驗。
合資公司成立後將明確爲吉利的智駕研發服務。據公告信息,合資公司將成爲吉利汽車人工智能生態的核心合作伙伴,聚焦智能駕駛算法、車規級硬件適配及場景化解決方案,支撐L2-L4級自動駕駛技術量產,爲吉利旗下品牌(如吉利銀河、極氪)提供智駕方案。
但吉利的壓力顯而易見,吉利需要在年內實現智駕車型大規模落地,以證明其“平權”策略的有效性,並加速渠道下沉以觸達更多用戶。這些將成爲吉利能否在智駕領域突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