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缺工、缺人才 經部建支援團隊、推戰略性人才培育計劃

針對缺工的部分,郭智輝表示經濟部正與勞動部協商,針對外籍移工的僱用,希望能兼顧產業發展所需與社會的多元共融,來盤點現有外籍移工的僱用規範,同時與國發會、國科會和教育部等單位共同推動長期、戰略性的人才培育計劃,包括短期協助國際生留臺,在中長期則推動「2+4方案」,針對東南亞學生,培養外籍年輕學子所需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畢業後可以爲企業服務,目標是每年培育2.5萬人。

郭智輝說,在2+4方案的前兩年,移工第一年來臺灣,全部住校專心念書,校方全部英文授課,並在一年內融入臺灣社會,此外班上也有臺灣學子,可藉此提升臺灣新世代英語能力以助國際化。

他說,學雜費由政府出,生活費由企業出,企業需要人力,透過政府力量以協助培養的人才。如企業尚未響應,經濟部也會出,一位學生每月2萬元生活津貼,在16個月、4個學期內熟悉臺灣環境和氣候,畢業後到企業工作,開始產業實習,進入到產業,不會產生社會面衝擊。

在規劃上,2萬人先從英語系國家着手,其餘5千個名額,用於將來臺商向海外擴展,當地的人才可送回臺灣培訓,授與學位,握有雙重大學學位,畢業後服務於產業,若學識能力不錯,四年都在臺灣工作,可念在職專班,政府則不用再補貼。

郭智輝說,很多外商來臺也有缺人現象,其實不只有「把人補足」需求,企業更面臨人才需求,如美光或輝達在臺設廠,經濟部都要求帶來半數的人才,藉人才提升企業的效率,更是經濟部所關心的。

至於臺灣的中小微企業有167萬家,亦是政府目前重點關注的對象,經濟部現在要建立的是,有秩序、有倫理的產業團隊,可以互相支援,七、八年之內替臺灣打造出40萬的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