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

日前公佈的《2025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推進計劃》對完善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作體系作出明確要求。當前,我國正從知識產權大國向強國邁進,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對於賦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意義重大。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這些年,知識產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共授權發明專利104.5萬件,同比增長13.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4件,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97.8萬件,同比增長18.8%。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的排名提升至第11位,是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成績突出,但仍有完善空間。未來,還應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的系統性認識,強化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保護,爲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

一方面,健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知識產權運行規律有機結合,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5G、量子計算、生物技術等優勢領域,及時推動專利法、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立改廢釋纂,適時擴大包括數據等在內的保護客體範圍,提高保護標準,構建門類齊全、結構嚴密、內外協調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激勵機制,健全重點領域的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知識產權的規則體系,構建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薪酬體系、收益分配機制等激勵制度,最大程度激發創新活力。

另一方面,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衆多領域,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司法、執法保障,不斷健全統一領導、銜接順暢、快速高效的協同保護格局。

持續提高知識產權立法質量,針對科技創新和轉化的堵點難點,增強立法針對性、系統性、協同性、時效性,以良法固根本,賦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健全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審判機制改革,重點加強高新技術成果、新業態新模式等的司法保護。推進我國知識產權有關法規域外適用,提高知識產權仲裁、訴訟國際化水平,完善國際知識產權防控體系,加大對我國企業、公民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和權益保護。

加大對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執法力度,不斷完善執法標準、執法程序、技術條件等,形成嚴保護、快維權的執法能力,爲創新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秋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