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不需要把自己燃燒殆盡!大威廉絲:夠穩定…才能累積成功

大威廉絲用「聰明節奏」取代燃燒式努力,學會在日常中留白,找到可以重複、持續的高峰狀態。示意圖/Ingimage

努力不等於拚命 用聰明的節奏努力 跟着大威廉絲一起把巔峰活成日常

我們這個時代太容易崇拜一種「燃燒式成功」:拚命努力、全力衝刺、不計代價。但我們很少去問:那這樣的人,撐得住幾年?還是,他們已經習慣在高效裡耗損,只是不敢說出來?

身爲一個從14歲就開始比職業賽的網球選手,幾十年來我習慣了「努力是應該的、休息是可恥的」這種內建信仰。看起來毫不費力?那是幻覺。我只是練習得更多、掩飾得更好。

你知道運動員的世界嗎?沒人會鼓勵你慢下來。你不拚,就沒成績;你不忍,就沒舞臺。直到我罹患了乾燥症,被小威廉絲一起連拖帶推地參加了爲期三週的健康營,我才發現:「我需要一種不會把我壓垮的方法來讓我變好。我不想再燃燒自己,我想要可以持續的節奏。」

一開始,我很慌亂,我受不了慢節奏運動,畢竟我們從踏入球場開始就只做過高強度訓練,我連吃東西都很快,完全慢不下來,要吃更多蛋白質,不然身體沒有力氣⋯⋯我一直在追求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強大。但有一個聲音一直在我腦中響起來:「我當然知道要全力以赴,但會不會是把力氣用錯地方了?」我開始思考這句話,也漸漸改變了我的節奏和生活強度。

感電出版《大威廉絲全力以赴: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作者:維納斯.威廉絲

那三週,我沒有比賽、沒有計劃表,只有身體跟我自己。我開始每天記下自己做的事,不是績效表,是感受記錄。我觀察、我感謝、我撫慰自己。我相信、我振奮、我出擊。這些動作後來變成了我設計出來的「出擊八行動」。

「這八個行動,不是爲了把生活變簡單,而是讓我能承受它的複雜。」

我從來沒有停止過努力,但我改變了我的節奏。我想要一種方式,是我可以每天優雅地再來一次的那種「出擊」。

努力不等於燃燒殆盡 我選擇「可以重複」的聰明節奏

以前的我,認爲做得愈多愈好,愈快愈有效。但那會讓我迷路,讓我太累,讓我沒力氣回來。「我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想要好起來。我不只是想感覺好一點,而是想真的好起來。那個『好』,是從節奏來的。」

所以我把出擊變成一種練習,一種可以一直重複的節奏。這不是降低標準,是升級執行模式。我讓自己每早上選一件事做,哪怕只是靜下來想一下今天的感謝,或是用一杯溫水撫慰自己內心的毛躁。這些行動,讓我不再只是「撐着過完一天」,而是「每天都能從風暴中迴歸穩定、明天繼續努力」。

我用三個「許可」 重建出擊節奏

而經過爲期三週的健康營,我發現比起毅力和自律,其實維持巔峰的重點是「節奏」。當然,我們生活中有太多雜訊,有工作、有生活,還有各種突發事件,在意外充斥的環境中,最難的就是建立生活節奏。於是,我整理出三個許可,幫助我在生活失速的時候,能不慌不忙地暫停,重建出擊節奏:

我給自己的第一個許可:先停下來 不等崩潰再休息

以前我總是撐到最後一刻才願意休息。但我發現,如果我想打的是長期賽,就不能一直等到身體壞掉纔來修。現在,我會主動安排停頓時間。那不只是空白,而是我讓自己「回到自己」的時間。

第二個許可:我每天都會選一個撫慰自己的方式

它可能是一杯熱茶、幾分鐘不碰手機,或只是閉眼躺着,什麼都不想做。這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動作,其實在幫我重整能量。

第三個許可:打造屬於自己的恢復儀式

我設計了一些「讓自己慢下來」的小規則,例如睡前不碰手機、不看工作訊息;用蠟燭和低光照明提醒自己:可以結束今天了,像這樣把這些儀式當作和訓練一樣重要的固定排程。

回顧過去,我發現累積的成就,不是因爲我擁有天賦才得以維持,而是因爲我夠穩定,才能累積成功。真正讓我站上高峰、留在場上的,不是我當天有多猛,是我每天都還能再來一次的節奏感。

如果你現在覺得累了、快撐不住了,我要你知道:你可以還是那個全力以赴的人,但你不需要把自己燃燒殆盡。你需要的是一套節奏,是能讓你回到場上的路徑。不需要完整、不需要漂亮,只要可以每天做一點點。這是我走過來的方式。你也做得到。

(本文摘自感電出版《大威廉絲全力以赴:把成功變習慣,世界冠軍的STRIVE升級策略》,作者:維納斯.威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