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金李:從資產負債“雙端” 發力,保障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郭聰聰 北京報道

2025 年,房地產市場的走向依舊牽動着各方神經。

全國政協委員、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金李對目前房地產市場形勢分析認爲,“2025年,新房成交量雖呈現一定恢復趨勢,但其絕對值仍然較低。房價尚未真正企穩。”

金李觀察,房地產市場存在從流動性風險向資不抵債風險轉變的潛在可能性。爲穩定房地產市場,他提議從資產和負債兩端發力,阻斷風險的轉變過程,以保障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首先,在資產端,支持企業盤活存量閒置土地,以提升造血能力。

一是加速落實存量資產盤活政策。分解任務目標,對地方政府進行量化考覈,收購存量資產時對不同所有制、本地和非本地企業一視同仁,收購非央國企、非本地企業存量資產的比例不得過低。

二是將調規、置換作爲收購以外的盤活方式的有益補充。應發揮土地制度優勢,支持地方政府、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對於地段較好、但規劃用途不符合實際需要的項目,可以通過片區單元進行調規。這樣企業能直接建設,更快地增加投資和穩定就業,地方的債務壓力也小,能夠增加收入。

三是收購價格定爲開發商的投入成本或者市場評估價。否則若收購價格過低,會繼續拉低市場價格,同時存量債務償還來源不足,會造成新的不穩定。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房企與AMC、地方國企等機構合作,設立存量資產盤活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專項用於項目盤活的後續投資。

此外,在負債端,擴大展期政策的覆蓋範圍,減緩失血速度。

金李委員建議,擴大“金融16條”中展期政策的覆蓋範圍,將險資債權投資計劃、銀行保理等存量非標融資納入範圍,有關政策一次性延長有效期至5年。監管部門統一協調到期續期,未到期融資不要集中性、強制要求新增抵質押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