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舉行 凝心聚力講好中國故事
經濟日報北京3月10日訊(記者銀晟)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第三場“委員通道”集體採訪活動10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委員圍繞生態保護、文化發展、醫療提升、鄉村振興、邊疆建設、港澳發展及兩岸交流等話題,分享經歷,生動講述精彩的“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首席專家連玉明講述了“黃河第一哨”祖孫三代的故事。三江源國家公園率先實行一戶一崗制度,現有21432名生態管護員。正是有了千千萬萬的守護者,才使三江源頭“中華水塔”的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整體提升。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星燦介紹,2025年春節期間,從初一到初七,全國博物館接待觀衆達7200萬人次。廣大人民羣衆願意到博物館去參觀、瞭解歷史,通過文物來了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一件非常令人高興的事情,這也激勵考古工作者做好考古發掘,做好文物的闡釋和展示工作。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全國政協委員、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傅小云說,國家持續開展組團式醫療人才資源幫扶,支援西藏、新疆、青海地區醫院和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人民醫院,累計派駐超8萬名三級醫院醫務人員。通過專家授課、導師制、臨牀手把手教學實踐等多樣化培訓機制,培養帶着鄉土基因的白衣戰士,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爲大。全國政協委員,海南陵水文羅鎮副鎮長、五星村黨總支書記黃麗萍認爲,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文章,一靠黨的好政策,二靠產業振興。五星村曾經是貧困村,得益於黨的好政策,經過20多年的發展,五星村芒果種植面積達2800餘畝,年產值超300萬元。芒果成了致富果,芒果樹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
作爲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西藏墨脫縣實現了高原孤島向美麗邊城的蛻變。“去年墨脫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935元,再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全國政協委員、西藏林芝墨脫縣人民法院一級法官白瑪玉珍說,現在的墨脫到處都是乾淨寬敞的硬化路,老鄉們進出都坐上了車;家家戶戶都用上了乾淨水、穩定電、高速網,在家門口就能看病和上學。2024年進入墨脫縣的遊客達60萬人次,老百姓現在在家裡辦起了特色民宿,吃上了生態旅遊飯。
國際金融中心始終是香港響噹噹的金字招牌。截至2024年年底,在港交所上市的內地企業有1478家,市場總值佔總體超80%、每天的成交額佔比接近90%。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北京社團總會會長施榮懷說:“香港與國家的命運與共,香港的未來與國家同頻共振。如今國家賦予香港新的戰略定位,要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在回答記者關於琴澳一體化的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副會長何潤生表示,澳門迴歸祖國25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許多澳門居民發現,在橫琴子女入學方便了,也可以辦理一些澳門的公共服務事項。何潤生委員說:“琴澳一體化發展用事實向世界證明,‘一國兩制’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
全國政協委員、臺盟浙江省委會主委陳清莉展示了兩岸融合發展的成果。陳清莉委員說,同等待遇讓臺胞們在大陸的生活充滿幸福感,事業也發展得越來越好。希望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把握好大陸難得的發展機遇,來共同參與、體驗中國式現代化的萬千氣象,成爲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者、貢獻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