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部體育主題舞劇《人生能有幾回搏》在穗首演
南方財經記者朱治宣 廣州報道
6月27日至29日,由廣州體育學院師生團隊原創的當代舞劇《人生能有幾回搏》在廣州市文化館首演,其中6月29日晚是第十五屆全運會廣東參賽運動員專場活動。該劇是全國首部體育主題舞劇,全劇的靈魂根植於乒壇奪冠傳奇容國團。
該劇總導演、廣州體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徐中秋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容國團作爲廣州體育學院第一屆學生,爲新中國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在比賽中喊出“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的名言,被當時媒體稱爲世紀強音。
“我覺得體育精神的核心在於拼搏。”徐中秋認爲,運動員體育生涯中一定會遇到挫折和失敗,關鍵在於遇到失敗時是否退縮。因此,這部劇最主要的內核是拼搏,通過藝術的形式,將一代人不斷去克服困難的自我挑戰精神外化表達出來。
容國團1937年出生於中國香港,於1957年毅然投身祖國懷抱,隨後在廣州體育學院工作和學習。1959年,他在第25屆世乒賽上勇奪男單冠軍,實現了中國體育運動在世界比賽中“零”的突破;1961年,他以一聲“搏”的吶喊,助力中國隊奪得世乒賽男團冠軍;1965年,他帶領中國女隊首捧考比倫杯。容國團先後被評爲“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新中國成立70週年“最美奮鬥者”。
“容國團從中國香港回到內地爲國家的音樂和體育發展作出貢獻,這種精神文化內核,通過舞蹈與音樂藝術的形式延續,是我們的立意和創意。”徐中秋說道。
這部舞劇由廣州體育學院教師團隊承擔,體育藝術學院大一到大四的百餘名學子傾情出演,專業涵蓋舞蹈學、啦啦操、健美操、藝術體操、體育舞蹈、流行舞蹈及運動訓練等7個專項。訓練館的汗水、賽場上的孤勇、奪冠時的榮耀、報效祖國的赤子情、拜別父母的親子情,這些情感在舞者們充滿爆發力與韌勁的肢體中被具象化。當容國團的飾演者李超軼,一次次折腰揮拍、力竭倒地又掙扎躍起,重現1959年世乒賽那個石破天驚的奪冠場景,現場沸騰。
“我們的創作,主要是將嶺南特色融入現代的體育精神和文化內核,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徐中秋介紹,舞劇巧妙融入嶺南風韻與灣區市井煙火,用精心的場景設計還原出50年代的宿舍、國家隊訓練館以及當時中國香港的風貌,對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打造嶺南文化名片提供了新思路。
“我們將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拼勁,在十五運的賽場上奮勇爭先;我們將大力弘揚中華體育精神,踐行‘敢於拼、善於戰、勇於勝’的廣東體育軍團精神,爲家鄉爭光添彩!”29日晚,在舞劇尾聲,8名正在備戰十五運會的廣東代表團運動員上臺發出“文明參賽,閃耀風采”的倡議。同時,運動員們也倡議廣大觀衆,恪守觀賽禮儀,展現文明素養;尊重競技精神,守護競賽公平,呼籲大家文明觀賽,理性追星。
今年11月,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在粵港澳三地舉辦。談及十五運會,徐中秋相信一定會辦得極具廣東特色,比如頒獎音樂、運動員入場音樂都可以體現嶺南特色,將體育和藝術融合,十五運會一定會辦成全國最有特色的一屆全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