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腸病毒15例重症7死!開學進入延長賽醫籲家長警覺類感冒症狀

隨着9月開學,又進入腸病毒「延長賽」,彰化秀傳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勇全指出,今年流行的病毒型症狀並非典型的手足口病,而是以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表現爲主,容易讓家長誤判,必須特別注意。圖/秀傳醫院提供

據疾管署統計,今年全國累計15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確定病例,其中7例死亡,爲近6年同期最高,隨着9月開學,又進入腸病毒「延長賽」,醫師表示,今年流行的病毒型症狀並非典型的手足口病,而是以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表現爲主,容易讓家長誤判,必須特別注意。

彰化秀傳醫院指出,開學後,校園裡的孩童開始密集接觸,除了常見的感冒、咳嗽,腸病毒疫情也值得特別注意。往年腸病毒的流行高峰大多落在暑假到9月之間,隨着秋冬交替便逐漸趨緩。但今年卻出現「延長賽」現象,病例在開學後依然持續,讓醫療端與家長都繃緊神經。

彰化秀傳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勇全指出,開學後,腸病毒持續發生,可能與氣候變遷有關,冬季天數縮短、氣溫不穩定,爲病毒提供了存活與傳播的環境。此外,今年流行的病毒型也不同於往常,例如腸病毒D68型,症狀並非典型的手足口病,而是以咳嗽、流鼻水等類似感冒的表現爲主,容易讓家長誤判。

「若在喉嚨發現潰瘍,就要提高警覺。」陳醫師提醒家長不可掉以輕心,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還是勤洗手、戴口罩,並避免與感染者接觸。呼籲家長密切觀察孩子的狀況,若有發燒、食慾不振、口水分泌過多等症狀,應立即警覺;若進一步出現全身倦怠、無力或意識不清,更要馬上送醫,避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機。

陳勇全說,腸病毒雖然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但學齡前幼兒仍是最脆弱族羣,兩歲至三歲以下的幼兒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一旦感染更容易出現重症。

彰化秀傳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勇全提醒家長,預防腸病毒最基本的方法,還是勤洗手、戴口罩,並避免與感染者接觸。圖/秀傳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