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高效儲存 掌握資料革命關鍵

隨着企業數位轉型加速,全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資料浪潮,儲存解決方案已成爲能否掌握這場資料革命的關鍵要素。這股趨勢影響全球所有規模的企業,尤其是涵蓋全球主要社羣、娛樂、電商平臺和搜尋引擎的超大規模雲端服務供應商(Hyperscalers)。他們極須以高效、具成本效益且環境友善的方式擴展儲存架構,以因應爆炸性的資料成長。

在臺灣,企業導入雲端態勢日趨成熟,帶動資料中心基礎設施服務需求持續攀升,全球各主要雲端服務供應商也陸續在臺灣設置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根據Arizton Advisory & Intelligence 研究報告,2024年臺灣整體資料中心市場規模達18.5億美元,預計至2030年將成長至29.4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CAGR)達8.05%。此成長動能來自企業數位化進程加快、雲端採用提升以及5G網路擴展。

隨着資料量與應用場景不斷擴增,無論是在雲端或地端環境,資料中心營運商皆面臨在有限預算內實現高可用性與服務水準協議(SLA)表現的壓力。「降低總擁有成本(TCO)」已成爲其每項決策背後的核心考量。TCO所帶來的壓力不僅影響短期支出,更深遠地牽動整體營運效率與商業擴展潛力。

TCO涵蓋範疇廣泛,不僅關乎設備本身的採購成本,更是一項攸關企業長期營運與策略佈局的關鍵指標。雖然「每TB成本」仍具參考價值,但實際影響TCO的因素還包括機房空間使用率、電力與冷卻支出,以及維護與管理成本等。資料中心須仰賴具備高容量、低功耗、穩定效能與高度可靠性的儲存解決方案,方能實現最佳綜效。

儘管儲存技術持續演進,HDD依然是支撐全球大量資料應用與技術發展的核心基石。與快閃記憶體或磁帶相比,HDD是唯一能在大規模部署中兼顧效能與經濟性,提供最佳TCO價值的媒介。

對資料中心架構設計者而言,導入高容量HDD意味着無須擴增物理空間即可提升儲存密度,同時有效降低每TB所需電力(瓦特/TB)、冷卻負載與整體能源成本。

現代HDD設計可在相同的3.5吋空間內容納更多資料,透過創新技術,能進一步強化容量、效能、可靠性與能源效率,協助企業在擴充儲存規模的同時,有效壓低TCO。

以32TB HDD爲例,若以其取代既有的24TB硬碟來建置2PB儲存容量,可減少25%的伺服器數量,每TB的耗電量亦可降低20%,進而大幅降低基礎設施與維運成本。

這不僅有助於縮減機房空間,亦能降低營運支出,同時維持既有儲存效能,協助企業實現更高的儲存密度與整體成本效益。

這一切創新皆旨在提升面積儲存密度(Areal Density),並打造兼具高可靠性、低功耗與大容量的儲存裝置,以因應全球每日持續激增的資料規模。

對於仰賴AI技術的企業而言,「資料愈多、價值愈高」的趨勢明顯。若能以更高效且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儲存資料,企業將更有意願保留並活用這些寶貴資產。高容量HDD將持續扮演關鍵角色,不僅是最具經濟效益的線上儲存媒介,更可帶來整體資料中心層級的電力與冷卻成本節省,助力資料中心朝向更永續、更環保的營運模式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