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生子、做生意都在這 桃園南門市場大火燒出三代人眼淚
桃園南門市場昨遭遇祝融之災,一把大火燒燬桃園人60年的集體記憶。當地里長感慨說「自己從娶老婆、生孩子、做生意到當里長都在這裡」,道盡無數家庭與市場的深厚情感。如今面臨重建挑戰,不僅關乎攤商生計,更牽動整個桃園的文化記憶。
南門市場位於桃園區中山路與三民路及南華街間,是桃園歷史悠久的傳統市集之一,1950年代成型至今已有60多年曆史,販賣內容涵蓋食衣住行等,迄今仍是許多桃園人生活的一部分。
南華里長林獻堂表示,這個市場見證他人生各個階段,「我從年輕、娶老婆、生孩子、做生意到當里長,都與市場密不可分」,他特別偏愛市場內水餃、肉圓和手工麪條等傳統小吃,每當有朋友來訪,都會帶大家品嚐這些在地美食;新冠疫情時市場生意重創,有顧客出現咳嗽症狀,讓攤販很擔心,但市場最終還是挺過了那段艱難時期。
南門裡長吳宏泰表示,他從小就住在文化街,對市場有着深厚感情。回憶起市場的發展變遷,他提到文化街過去並不如現在熱鬧,後來三民路開通後,整個市中心的商業活動才逐漸集中到這一帶。
他說南門市場不只是購物的地方,更是情感寄託,「老字號店家像黑輪、蛋糕,從小時候到現在都還存在,就是從小吃到大」,這些老店承載着許多桃園人的童年記憶,至今仍有許多人天天排隊。
攤商熊先生表示,這次火災主要衝擊公有市場內的攤商,外圍流動攤販因爲本就機動經營,受影響相對較小,面對重建問題,攤商們態度一致,堅持要「就地營業」,尤其攤商們在此經營多年已有穩定客源,其他區域狀況良好,沒有必要另覓他處,「大部分做生意的人,就是要做纔有飯可以吃。」
「南門市場承載許多桃園人從小到大的回憶,許多攤商血本無歸,實在非常讓人難過。」議員黃瓊慧說,桃園繼中壢環中市場後南門市場再次發生火災,凸顯市場消防與電力安全存在隱患,市府應全面檢視各市場的安全設施,併成立專責窗口處理災後重建,包括原址重建規畫、中繼市場安排,及編列救助金協助攤商度過難關。
桃園南門市場昨遭遇祝融之災,一把大火燒燬桃園人60年的集體記憶。記者朱冠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