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Q4風險統計出爐 國銀海外曝險餘額 季減1.81%

圖/美聯社

本國銀行前十大曝險國

中央銀行28日公佈去年第四季本國銀行國家風險統計,直接交易對手基礎統計的外國債權(即直接風險)餘額降至5,993.95億美元,季減110.32億美元或1.81%,爲連四季上升後首見下滑;其中,對美國曝險已連38季居第一位,餘額同步降至1,769.97億美元。央行官員表示,本季曝險雖減少,但減幅不算大,應是暫時性現象,後續要持續觀察投資者及未來經濟展望。

去年第四季本國銀行直接風險前十大暴險國家(地區)依序爲美國、大陸、盧森堡、澳大利亞、香港、日本、英國、新加坡、韓國及法國,與前季不變。合計暴險4,431.59億美元,季減111.81億美元或2.46%,佔比爲73.93%。

央行金檢處副處長謝人俊指出,國銀曝險額下滑,主要反映出兩大因素影響,其一是銀行資金拆存影響,其二是匯率影響。而美國雖是連38季居國銀居最大曝險國,但因去年第四季市場對經濟前景具不確定性,令生產和投資決策都比較偏保守,加上去年第四季對美國有贖回基金,因此使國銀對美國曝險金額下滑。

另外是匯率影響,謝人俊說明,本國國家風險主要以折算美元爲主,去年第四季主要幣別對美元幾乎都是貶值,包括韓元貶10.85%、澳幣貶10.22%、日圓貶8.87%、歐元貶6.81%,英鎊貶6.25%、人民幣也貶3.88%,匯率貶值因素也是國銀曝險下滑原因。

而觀察國銀對主要國家曝險,對美曝險降至1,769.97億美元,單季減少49.88億美元或2.74%,同樣是連四季上升後首見下滑;至於對大陸曝險則降爲469.38億美元,單季減少13.28億美元或2.75%;另,對澳大利亞曝險378.61億美元,單季也減少23.26億美元或5.79%。

觀察國銀對大陸曝險是在2014年9月底達到高峰,但經過十年後,曝險已大幅下降,而對美曝險則一路上升。謝人俊分析,這部分反映有時空發展背景,中美貿易戰是主要因素,加上大路在2020年1月新冠爆發,加上後續地緣及國內政治因素,以及房地產等內部問題,國內外因素夾雜,使本國銀行對大陸曝險逐年降低。

而若用保證人基礎來看,印度本季首次進入國銀曝險前十大國家(地區),謝人俊表示,印度受惠於基礎建設動能、人口紅利,加上供應鏈移轉,臺商移到印度生產投資影響,印度首次擠進前十名,但金額仍僅142.9億美元、居第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