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抖音演藝類直播場次超1億場!全國政協委員吳文科:鼓勵專業演員直播演出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申謹睿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吳文科

從“悟空”“哪吒”爲代表的傳統文化IP“出圈”,到春節申遺成功,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力傳播日漸增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吳文科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借力網絡直播推動傳統藝術的傳播,讓高品質的傳統文化、高水準的文藝演出獲得更多展示機會,引導網絡文藝更加健康地發展。

長久以來,傳統文化的傳播形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吳文科指出,過去,傳統文化多存在於博物館、書場、戲院及傳統節日之中,受衆以中老年羣體爲主,遠離年輕一代。這導致傳統文化的發展活力和競爭力不足,傳承面臨斷層風險,市場萎縮,從業者收入下滑,難以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特別是青年人才加入。

網絡直播爲傳統藝術的傳播帶來新空間。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過去一年,抖音演藝類直播總場次就超過1.01億場,同比增長33.74%,有近3500名各級各類專業文藝院團的演員在直播間進行了23萬場演出。目前,已有超過220家省市級及基層的文藝院團在該平臺直播演出。

餘玉嬋是杭州黃龍越劇團的專業演員,主攻戚派花旦,是越劇名家王杭娟的學生。業餘時間,她在抖音上直播演出。餘玉嬋介紹,她每天安排兩場演出,一場線下,一場在直播間。通過直播,她獲得了更多粉絲的認可,另一方面也靠直播打賞改善了生活。

不過,傳統藝術在借力網絡直播仍然面臨挑戰。

吳文科表示,部分藝術院團的網絡傳播意識不強,觀念較爲保守,一定程度延緩了優秀傳統藝術走向大衆的步伐。他表示,很多藝術從業者沒有實際獲得網絡直播帶來的藝術聲譽和收入保障,對新媒體的嘗試較爲謹慎,動力不足。“所以,要鼓勵主流院團知名藝術家破除舊有觀念,克服技術運用的困難,儘快養成搭乘網絡快車的意識及習慣。”吳文科說。

吳文科認爲,鼓勵專業演員直播演出,專業文藝院團在對專業演員特別是青年演員的考覈評價體系中,納入“直播頻次”及“受歡迎程度”等質量指標,被認爲是打破上述局面的積極嘗試。然而,僅提高傳統藝術演員“觸網”的意願或仍不夠,傳統藝術的網絡直播也亟待產業化和規範化。

吳文科以戲曲舉例稱,一場高水準的演出需要生旦淨醜、文武場面的配合,錄製和播出也需要機制性保障和技術手段支撐,僅憑名家演員個人的力量,難以推動傳統藝術的網絡直播成爲一種常規的經濟行爲和傳播行爲。”

他爲此呼籲,文化主管部門應做好政策引導,鼓勵曲藝團和劇團、樂團等專業機構試水直播,讓高品質的傳統文化、高水準的節目演出獲得更多機會,引導傳統藝術的網絡直播走深走實。此外,還可扶持開展相關培訓,以提升主播的表演技巧、互動能力和內容創作水平,幫助這一行業的從業人員提升從業技能,推動傳統藝術直播走向專業化和正規化。

直播催生了新職業。去年7月,在人社部發布的新職業中,網絡主播和直播招聘師等位列其中。據近期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與民生研究院發佈的報告,短視頻直播平臺在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中扮演重要角色。

“職業主播往往需要專門的團隊進行內容策劃和製作,相關部門可與有關高校聯動,開展與直播相關的專業教育。如開設直播課程、編寫直播教材、培養直播師資,讓廣大的直播從業者有條件有渠道掌握社交媒體的各種運營能力。”吳文科說。

與此同時,網絡直播與傳統文化在雙向奔赴的同時,須克服和矯正直播行業節目碎片化、短段化,內容的淺表化甚至低俗化,以及運營方式的粗疏化和地攤式的問題。吳文科對此稱,高端、優質、完整、有底蘊、有厚度、有內涵的節目,才能培育和涵養國人的精神氣質和心靈思想。爲此,網絡平臺更應積極響應社會及市場需求,提供專業藝術的網絡直播和更加合適的技術支撐。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