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北京指導15家企業全面落實食用植物油罐車運輸風險防控措施
3月14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佈2024年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報告。報告顯示,一年來,市場監管部門統籌處置接訴即辦行業訴求同比減少41.34萬件,訴求解決率99.12%、羣衆滿意率99.22%。全國12315平臺投訴舉報同比減少15.39萬件,爲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6335.62萬元。
在食品安全風險防控方面,去年33大類食品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9.4%。此外,去年北京市指導全部15家採購、使用散裝食用植物油的食品生產企業全面落實食用植物油罐車運輸風險防控措施,更好保障食用植物油安全。
開展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全年立案1.1萬餘件
報告顯示,去年,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圍繞網絡交易等訴求集中問題積極開展主動治理,有效推動接訴即辦行業訴求總量呈下降態勢,其中網絡交易類訴求總量下降18.2%。開展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居民住宅老舊電梯安全監管專項治理,該類訴求總量下降34.4%。東城區市場監管局將因食品安全問題被投訴舉報五次(含)以上的主體列爲重點監管主體,實現2024年該類主體接訴即辦量較上一年同期降低43.56%。
在消費糾紛多元化解體系建設中,北京市發揮“訴求即辦直通車”機制和在線消費糾紛解決機制的作用,鼓勵經營主體主動與市民達成訴求和解,提升訴求處置效能。2024年,直通車企業自行和解糾紛67.43萬件。
去年,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聚焦19個重點民生領域,開展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全年立案1.1萬餘件。組織開展商務領域預付式消費專項執法行動,對被列爲失信被執行人期間發行預付卡的違法行爲進行處罰,形成該類案件的北京市首案。
對4442家“問題”餐飲單位全部依法處理
在食品安全方面,去年北京市指導全部15家採購、使用散裝食用植物油的食品生產企業全面落實食用植物油罐車運輸風險防控措施,更好保障食用植物油安全。開展餐飲業食品安全大檢查,監督檢查餐飲服務單位1.6萬餘家,發現問題4442家,全部依法進行處理。
對美團、餓了麼等主要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進行監測,通過智能對比,發現虛假證照、超範圍經營、經營地址與實際地址不一致等涉嫌違法違規線索,對1641條平臺內商戶涉嫌違法違規線索逐一進行覈查處置。
查辦電動自行車不合格及非法拼改裝案件244起
在推進產品質量源頭治理方面,去年累計檢查燃氣器具產品生產、銷售主體2萬餘家次,檢查相關產品3.4萬餘件,對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147家經營主體進行查處。
持續開展電動自行車領域專項執法,組織開展錯峰檢查、跨區交叉檢查、常態化暗訪檢查,從嚴打擊電動自行車領域違法違規行爲,查辦電動自行車不合格及非法拼改裝案件244起。
與公安部門建立執法協作機制,聯合查處8家非法拼改裝門店,搗毀9處違規電動車倉儲銷售窩點、2處拼改裝蓄電池窩點、1處使用違規電動自行車的配送網點,查扣違規電動自行車545輛,查獲僞造號牌及行駛證近千張,10餘名涉案人員被公安部門依法刑事拘留。
預付費提前防控,監測出3230家“亮紅燈”企業
在預付式消費風險防控治理中,對教育培訓、健美健身、美容美髮等3個重點行業近6萬家企業開展監測,並將監測出的3230家“亮紅燈”企業推送給各區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強化日常監管和應急處置工作,促進各行業主管部門提高羣衆訴求處置效能。
石景山區市場監管局以搭建智能化協同監管平臺爲抓手,建立“可信消費”工作模式,創新預付式消費監管服務。截至2024年,通過該平臺實現成功退款交易訂單數量600餘筆,爲消費者挽回損失260餘萬元。
深入推進預付卡經營主體閉店逃債專項治理,朝陽區、海淀區市場監管局會同公安部門對2家閉店企業及3家涉案揹債中介機構、2名閉店人立案調查,辦成打擊職業閉店人全國首案,對職業閉店行爲形成有力震懾。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