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恆大化”的盛京銀行經營下滑放緩,淨息差降至0.8%低位 | 債市財報觀察

財聯社4月25日訊(編輯劉晨 實習生管育若)曾深陷恆大泥沼的盛京銀行(2066.HK),一直努力在“去恆大化”,如今元氣恢復如何?從其近日發佈的2024年報可窺一斑。

截至2024年末,盛京銀行總資產規模達到1.12萬億元,同比增長4%;發放貸款總額人民幣5006億元,同比增長4.8%;吸收存款總額人民幣7806億元,同比增長2.6%。資產規模顯示有所擴張。

從收入看,其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85.8億元,較上年減14.6%,首次跌破百億元大關;歸母淨利潤下滑15.21%至6.2億元。其淨息差從上年末的0.96%降到了0.80%,爲歷年來最低水平。與上年相比,盛京銀行盈利不佳,但已經有所改善,一定程度顯示出“去恆大化”的效果。

財聯社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盛京銀行共有存續債券37只,規模226.50億元,其中,同業存單116.5億元。

利息淨收入下降拆解

受宏觀環境和市場因素影響,盛京銀行去年的淨息差進一步收窄,利息淨收入下行。

年報顯示,2024年盛京銀行實現發放貸款和墊款利息收入247.42億元,同比減少18.3%,佔利息收入的比重爲75.85%。去年其利息淨收入爲68.9億元,同比下降22.33%。

利息淨收入的下降,也導致淨息差逐年收縮。截至2024年末,盛京銀行淨息差已經低至0.80%,跌下1%的關口,較2023年下降0.16個百分點。

據金融監管總局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52%,盛京銀行較行業值低0.72個百分點。

根據“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發佈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的規定,商業銀行淨息差的最低標準是0.8%,這意味着盛京銀行淨息差已跌到最低標準。

從利差來看,2024年末,盛京銀行的生息資產收益率3.81%,較2023年下降0.34個百分點。

“買債”大創收,投資淨收益40.47億,同比增幅 166%

管理層在年報中解釋收入下降原因稱,主要是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持續下調,市場利率下行,銀行業淨息差收窄。本行平衡風險和收益,進一步優化資產投向和業務結構,利息淨收入同比減少;本行積極把握金融市場投資交易機會,債券投資收益增加,非利息淨收入較上年實現有效增長。

年報顯示,2024年,盛京銀行實現投資淨收益40.47億元,同比增加25.27億元,增幅 166.2%,主要是報告期內處置債券資產淨收益增加所致。

上述業績表現,顯示出盛京銀行經過2023年一系列涉及恆大的處置和人事變動後,2024年可謂開啓了新的一年,相比上年已有改善,但仍有待持續發力。

2023年11月,曾在中國銀行任職的孫進正式出任盛京銀行董事長。2024年初,盛京銀行的董監高迎來大規模調整。恆大風波之後,新一代管理層仍面臨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