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都臺北 之九

史博館荷花池中的羅斯科民國114年春二月十一日.南海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羅青/攝影)

史博館後荷花池中的陳正雄民國114年春二月十一日.南海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羅青/攝影)

是畫就要補無補不成畫民國114年春二月十一日.南海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羅青/攝影)

在路邊水池裡僞裝無邊寧靜的倒影民國113年秋十月十三日.松高路附近(羅青/攝影)

空心磚牆照相寫實主義民國113年秋十月十八日.永春街附近(羅青/攝影)

史博館荷花池中的羅斯科

外電驚傳有一名荷蘭小屁孩在美術館裡

弄壞了一件羅斯科的巨幅抽象表現主義

市價五千六百萬美金!呸,還真稀奇了

有幾張羅畫慘遭棄置史博館後池塘多年

每天都要忍受頑皮風與荷花梗肆意竄改

卻從沒聽說有什麼人因此事而大驚小怪!

民國114年春二月十一日.南海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

注:

羅斯科(Marks Rothko 1903-1970),俄裔美籍「平塗」抽象表現主義畫家,作品與潑落客(Jackson Pollock 1912-1956)的「潑灑」抽象表現主義,形成一冷一熱之對照,分別戲劇性反映,原子爆炸時一團紛亂的極動,與爆炸後片片純色的極靜。

▲史博館後荷花池中的陳正雄

抽象畫大師陳正雄多次在史博館搞回顧展

觀衆萬頭鑽動藏家快手快腳那是用不着說

可惜我每次都沒趕上,只好憑空想像一番

某天看完展覽走到館後池塘想找荷梗敘舊

不料在殘梗之中看到飽受展覽薰陶的水面

竟然模仿陳大師畫出一張後現代抽象畫來

民國114年春二月十一日.南海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

注:

陳正雄最具代表性的抽象圖式,是並列兩個硬邊色塊,

然後用遒勁的草書線條,在其間穿插連接,

充滿了並時 (synchronic)當代特色,與貫時 (diachronic)

文化歷史感,成爲國際上有中國特色的抽象畫。

▲是畫就要補無補不成畫

本來就破的天破得更大時才被發現,多事的女媧

自告奮勇熱心鍛煉出五色石來補,補過去補未來

補東又補西最後以補而不補不補而補的辦法補成

至於無所謂破不破的水中天破了,就讓每天執意

請辭下臺的夕陽,刮一點晚霞草草拼補一下就成

此乃你我他充滿大小補釘無所謂藝不藝術的人生

民國114年春二月十一日.南海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

▲在路邊水池裡僞裝無邊寧靜的倒影

臺北市民家居建築醜陋髒亂乃是世界公認

然而整潔市容又實在不易浪漫成一代傑作

這當然不能暗指資深市民的藝術欣賞水平

已遠遠超越古典新古典及寫實主義的境界

嗐!臥虎藏龍的臺北居然在誤入僞禪意的

白色極簡主義後頓悟出灰中灰的盲從主義

民國113年秋十月十三日.松高路附近

▲空心磚牆照相寫實主義

這一堵爬滿了綠黴苔蘚的老舊斑駁空心磚牆

其中隱含的象徵反諷寓意要靠那些沒遭受過

一連串抹黑誣告、羈押惡整的嘰喳小雛鳥們

頭眼屁眼渾身發熱的揭發抗議、怒批又發難

而牆角飽受摧殘的草葉只能靠照相寫實主義

囁嚅說這只是一牆拼湊失敗的抽象表現主義

民國113年秋十月十八日.永春街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