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田滿滿面粉有老鼠異物?品牌方否認生產線帶入,代工模式受質疑
近日,有網友發佈視頻反映其所購“秋田滿滿”麪粉中發現疑似老鼠的異物,並拒絕了品牌方提出的3000元賠償。對此,秋田滿滿品牌方發佈聲明稱,其“軟白營養低筋粉”爲自動化全封閉生產,已排除異物由生產線帶入的可能。另據秋田滿滿在某平臺賬號對網友的留言,其已聯繫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針對該事件,有消費者稱,不再相信秋田滿滿品牌,也有網友質疑麪粉中混入老鼠屍體的真實性。據糧油機械行業人士解讀,麪粉篩網孔徑通常在100目—130目,“連頭髮絲都進不去”,從原料篩選到產品打包過程中,混入老鼠的概率很低,問題有可能發生在儲運環節的包裝破損。
生產信息顯示,涉事麪粉由山東省濟寧市一家糧油公司生產,而秋田滿滿旗下產品多采用代工模式。有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基本以代工生產模式爲主,甚至出現多個品牌共用一個代工廠的現象,導致品質無法得到保障。
截至發稿,秋田滿滿尚未對該事件最新進展予以回覆,其涉事麪粉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正常銷售,售後也按常規商品流程進行,超出“7天無理由”範圍或已開封產品不支持退貨。
網友曬麪粉中疑似老鼠異物
有網友近日發佈視頻顯示,其在用秋田滿滿品牌面粉給孩子做食物時,發現麪粉中有疑似老鼠的異物。該網友稱,自己用這款麪粉爲孩子製作輔食已有5個月,直到3月15日使用時才發現問題。
針對該消費者反映的疑似老鼠異物問題,秋田滿滿品牌方宜春十九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3月18日發佈聲明稱,公司關注到相關輿論,已安排專人趕赴消費者所在地瞭解情況,同時成立專項小組全面排查生產線,經現場勘察、反覆覈實,已排除網絡傳言所涉異物由生產線帶入的可能性。
聲明稱,秋田滿滿“軟白營養低筋粉”產品爲自動化全封閉生產流程,從生產到灌裝共經過高方篩、檢查篩兩道篩理工序。其中,檢查篩篩網孔徑約爲250微米。檢查篩到灌裝要經過2個絞龍,直徑分別約爲35毫米、25毫米,絞龍內螺桿與絞龍壁間距約爲2毫米。在灌裝口末端有十字形絞龍支撐架,支撐架下料口的縫隙約爲5毫米,故形態完整的異物不會通過絞龍進入產品中。“另我司聯合專業蟲控公司現場勘查,依據工廠生產流程、蟲鼠害現狀、消費者反饋、異物圖像的綜合分析,蟲控公司排除異物在工廠環節進入的可能性”。
“我司每批次產品經檢測合格後放行,並定期送到權威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檢測。”聲明稱,由於部分網絡賬號惡意傳播不實信息,對公司正常運營造成極大干擾,已對相關賬號進行取證並委託專業律師團隊,追究其法律責任。
秋田滿滿回覆網友稱已聯繫公安機關
據媒體報道,3月20日,上述網友聲稱拒絕了秋田滿滿方面提出的3000元賠償,並稱秋田滿滿方面要求其去山東一家檢測機構鑑定老鼠年齡和死亡時間。隨後,該網友撥打了品牌方提到的檢測機構,對方表示不可能檢測出老鼠的年齡和死亡時間。品牌方要求帶走老鼠,但該網友未同意,要求秋田滿滿賠償並保證孩子後續健康。
同期,秋田滿滿也在其某平臺賬號評論區回覆了該事件的後續進展,稱產品包裝過程均爲自動上袋,自動封口,排除封口時異物進入的可能。公司聘請了專業蟲鼠害服務機構爲廠區外圍、車間外圍以及車間內部構建蟲鼠害防控體系,監控設備總計達619套。2024年爲生產企業提供蟲鼠害防治服務期間,未發現鼠害,捕獲老鼠數爲0只。
該回復還稱,在用戶指定的司法機構監督下,秋田滿滿方面展示了產品的生產流程,並邀請用戶前往生產工廠實地考察,但遭到用戶拒絕。“考慮到異物特殊性質,我們建議將其送往專業檢測機構進行生物特徵分析,以準確判斷異物的來源和時間。同時,爲了確保調查的公正性和權威性,我們已經主動聯繫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截至發稿,發佈上述視頻的社交媒體賬號已進行私密設置,無法查看此前內容。秋田滿滿公關人員尚未就此事最新進展予以回覆。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秋田滿滿涉事產品“軟白營養低筋粉”目前仍在各大平臺正常銷售,並未下架。據官方客服答覆,其所有產品均經過嚴格檢測,如果擔心產品有問題,可以在未開封情況下,訂單簽收後7天內申請退款退貨,超過“7天無理由”則不支持售後。
業內分析問題或出在儲運環節
對於麪粉中混入老鼠異物,網友觀點出現分歧。有消費者質疑,“品牌方說了這麼多,能做到嗎?並不一定是這麼灌裝的。”也有網友認爲,老鼠屍體會發臭,也會腐敗,死老鼠在麪粉中存在7個月未被發現的可能性很低。
針對麪粉生產過程中混入老鼠屍體的可能性,河南一家糧油機械公司負責人李經理分析稱,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很小。正規麪粉生產廠家通常會在廠房外圍佈置擋鼠板,並在廠區佈置防鼠設施。小麥原料在入庫前通常會經過振動篩、磁選器、去石機、打麥機,依次清除原料中的大雜質、金屬、石子等,同時清理麥粒表面,然後進入淨麥倉。在加工過程中,小麥還要經過研磨混合物、平篩(分級篩分)、高方篩(進一步分離)、打麩機(處理殘留麩皮)等工序,最後灌裝爲成品麪粉。
“如果在原料環節進入老鼠,會被清理出來。如果生產過程中混入老鼠,老鼠會被壓碎,除非做成分檢測,否則是看不到老鼠殘骸和完整老鼠的。”李經理進一步分析稱,麪粉篩網孔徑通常在100目—130目,“連頭髮絲都進不去”,因此從原料篩選到產品打包,混入老鼠的概率很低。如果消費者發現麪粉產品中有老鼠,問題有可能出在儲存和轉運環節,比如包裝破損。
代工模式受質疑
此事發生後,秋田滿滿的代工模式遭到網友質疑。有網友認爲,秋田滿滿沒有實體工廠,屬於營銷品牌。還有網友稱,不想買“智商稅”的網紅產品,對比過不同品牌的成分含量,大同小異,“價格太坑人”。
天眼查信息顯示,秋田滿滿品牌方宜春十九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曾用名磐安縣十九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主營食品互聯網銷售等,由江西秋田滿滿食品科技有限公司100%控股。
據公開信息,“秋田滿滿”品牌2018年成立上線,切入嬰童食品領域。2019年—2020年,其主推大單品胚芽米銷量連續兩年在天貓相關品類中排名第一。2021年11月,秋田滿滿全渠道銷售額突破1億元,比2020年“雙11”增長576%。2022年上半年,秋田滿滿輔食銷售額同比增速爲62.1%,市場份額接近8%,同年“6·18”期間全渠道銷售額破1億元。
快速增長的銷售數據,令秋田滿滿受到資本關注。2021年4月,秋田滿滿獲得千萬美元A輪融資,由順爲資本領投,清流資本跟投。同年12月先後獲得順爲資本、渶策資本、清流資本的B輪融資。
與多數網紅嬰童食品品牌一樣,秋田滿滿依賴代工模式。以本次涉事產品“軟白營養低筋粉”爲例,宜春十九度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爲委託方,受託方則是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一家糧油公司。另據網友在電商平臺曬出的商品圖片,秋田滿滿有機嬰幼兒米粉、有機嬰幼兒胚芽米餅、嬰幼兒胚芽手指泡芙等產品來自不同代工方,海苔碎等產品的代工企業不止一家。
觀研報告網近期發佈的《中國嬰幼兒輔食行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5-2032年)》顯示,2022年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市場規模約爲434億元,同比增長7.9%,2023年增長到553億元。隨着市場快速發展,嬰幼兒輔食行業也出現一些問題,尤其是代工模式下的食品安全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嬰幼兒輔食行業基本以代工生產模式爲主,甚至出現多個品牌共用一個代工廠的現象,導致品質無法得到保障。
企查查顯示,2023年2月,青島然之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受委託生產的1批次“秋田滿滿”嬰幼兒卡通面片,維生素A抽檢結果不符合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籤》,以及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產品明示要求,檢驗結論爲“不合格”。
嚴格意義來說,標稱“嬰幼兒食品”的產品,應符合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或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嬰幼兒罐裝輔助食品》,即所謂的“嬰標”。目前,海苔碎、肉鬆、蝦皮、調味粉等產品並無專門的嬰幼兒食品標準,卻經常出現在秋田滿滿等嬰童輔食品牌的產品目錄裡。秋田滿滿此次涉事產品“軟白營養低筋粉”,產品類型爲“營養強化粉”,執行的是企業標準,而非“嬰標”。產品電商銷售頁面雖未宣傳“嬰幼兒麪粉”,但有“寶貝營養麪粉”“9種營養助力成長”“送嬰幼兒寶寶輔食譜”等字樣,評價用戶也多爲寶媽羣體。
針對代工和“嬰標”問題,秋田滿滿方面曾在2023年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秋田滿滿對工廠標準審覈的程度遠高於市場環境。在沒有國家強制標準的情況下,公司制定了企業標準,部分指標如污染物、真菌毒素限量等嚴於上述“嬰標”。另據媒體報道,秋田滿滿近年來參與了多個嬰童食品團體標準的制定,試圖掃清產品標準障礙。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