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德成:創新板將助攻臺灣成為亞洲那斯達克
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指出,創新板將助攻臺灣成爲亞洲那斯達克。本報資料照片
創投公會理事長邱德成今日在創投公會和證交所合辦的「解碼創新板」座談會致辭時指出,他已等待創新板的開放與改革等了30幾年,當時就很羨慕那斯達克交易所的活躍及公司在此掛牌速度之快,企業以往要花15年才能上市,但創新板問世之後,相信好的新創公司5至7年就可掛牌,將是很大的創新界加持。
邱德成強調,在全球供應鏈重塑與美國推動「對等關稅」的背景下,臺灣更需加速發展新創與數位經濟,提升產業價值鏈地位並建立經濟韌性,而創新板2.0正是建立高附加價值體系的重要政策之一。
邱德成也對於立法院二週前通過產創條例修訂指出,這有三大意義,放寬新創認定,從成立2年放寬至成立5年,但他強調,不以此爲滿意,將更進一步追求成立時間放寬至8年,且正持續努力中;此外本次修法針對「有限合夥創業投資事業」適用租稅穿透制度的出資額門檻,由原本的3億元下修爲1.5億元,將大幅降低設立早期創投基金的門檻,尤其對更多有限合夥公司有幫助。而個人投資新創的部分將適用門檻由100萬元降至50萬元,並將所得稅抵減上限由300萬元提升至500萬元,上述的修法,邱德成認爲,有助於吸引更多創投資金投入新創生態系,也兌現總統賴清德2年前所提出鼓勵青年創業政見的落實。
除了租稅獎勵,邱德成特別提出新創事業需要完善友善上市制度的重要性,而創新板正是臺灣新創事業走向國際的重要舞臺。他以美國過去20年的資本市場發展爲例,他強調,美國已走出截然不同的成長路,他並以那斯達克交易所爲例,其專注科技,創新市場制度,整體交易量成長13倍,市值更從3.9兆成長至25兆,反觀紐約證交所,20年來,市值僅從13兆成長至28兆,在他看來,這種6倍與2倍的對比,展現出資本市場的支持力道決,將決定國家競爭力,而那斯達克的例子更啓發臺灣應追求作爲讓新創產業可成長的舞臺,亦即成爲「亞洲那斯達克」的重要性。
邱德成也看好創新板未來有三大發展及貢獻,包括:1. 新創企業需要資本市場助力,包括全世界大公司從蘋果、微軟、亞馬遜等,有超過90%市值都是在上市之後才創造出來的,是成長放大器,臺灣包括臺積電、聯發科、鴻海、和碩等的市值成長經驗也都是如。
2. 創新板是新創事業最好跳板,邱德成指出,過去對上市條件偏重獲利穩定企業,但也因此高成長、高潛力被抹殺,而現在創新板成立之後,創新技術和高度成長公司也可獲開放上市,他也看好未來證交所生意會作不完,臺灣資本市場生態也會改變,
3. 臺灣有潛力成爲「亞洲那斯達克」,他看好臺灣擁有半導體供應鏈、科技製造業、優秀人才,因此相信有實力成爲亞洲募資的樞紐,這也呼應金管會的亞資中心政策,也吸引更多國際企業新創事業來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