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館:國寶寓美好 祝福傳古今
原標題:青州博物館:國寶寓美好 祝福傳古今
記者甫一進入位於山東省濰坊市的青州博物館,便被館內遊客高漲的觀展熱情所感染。“你知道我們新館開館以來接待了多少遊客?”青州博物館副館長周愛青說道,“自2023年5月15日開館已有400多萬人前來觀展,2024年接待遊客200多萬。”
這一數據對於絕大多數縣級博物館來說無異於天方夜譚,但青州博物館用了兩年就達到了。這座兼具高臺、闕樓、坡屋頂,頗具漢唐風格的傳統建築,到底蘊含着怎樣的奧秘?
拾級而上,來到博物館二樓,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以大理石爲底、以銅爲基的壁掛雕塑。雕塑自上而下分別爲趙秉忠殿試卷、東漢“宜子孫”玉璧、龍興寺佛教造像三件鎮館之寶。
“青州博物館館藏文物6萬餘件,陶瓷、青銅、書畫等門類齊全。其中,國家珍貴文物有3000多件。”周愛青說,三件鎮館之寶對遊客的吸引力不僅在於文物價值,更在於它們蘊含的美好寓意。
在二樓青州歷史陳列展廳的醒目處,展出着400多年前明代狀元青州人趙秉忠的殿試試卷。剛剛過去的6月是“考試季”,來到此地觀摩打卡的遊客絡繹不絕。明代狀元殿試試卷全文共2460字,每字用一釐米見方的館閣體小楷寫成,大小一致,無一誤筆。尤其是在卷首,萬曆皇帝御筆書寫的“第一甲第一名”6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科舉制度延續的近1300年間,保留至今的明代及以前的狀元卷僅此一份。許多家長學生來此打卡,都是爲了沾一沾‘文氣’,希望考生妙筆生花、金榜題名。”青州博物館藏品部主任付衛傑介紹。博物館據此推出的“可以喝的‘狀元墨’”文創飲料也備受遊客推崇。根據青州系列文創打造的“山東手造·禮遇青州”品牌,已成爲地域特色鮮明的文化創意品牌。
東漢“宜子孫”玉璧,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形制最完整、體積最大、質地最優且藝術價值極高的同款銘文大型玉璧。玉璧出廓處鏤雕雙龍紐。紐中央透雕篆書“宜子孫”三字堪稱點睛之筆。“長宜子孫”是漢代常見的吉語。從這塊珍貴的玉璧也能看出,祈願子孫昌盛、家族興旺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美好願望。
來到四樓,迎接八方遊客的便是青州風格佛教造像。它滌盪人心的笑容,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爲“青州微笑”。這些佛教造像多爲1996年出土於龍興寺遺址窖藏。這批文物時間跨度長達500年,上至北魏晚期下迄北宋,不僅數量多、品種全,而且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其中,尤以北齊佛教造像最具特色。簡潔明快的造型、少雕飾或不雕飾衣褶的做法成爲青州風格北齊樣式的典型特徵。
聖地滄桑龍興寺,辭韻風騷貫古今。龍興寺佛教造像唯美精緻,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傑出代表,被稱爲改寫東方藝術史的傑作。雖歷經歲月更迭,卻仍靜看世間滄桑。佛像嘴角那一抹意味深長的微笑,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向永恆。
無論是金榜題名的喜氣,還是家族興旺的傳承,抑或是迎客四方的微笑。這些寄寓在國寶級文物中的美好,成爲海岱都會與遊客的雙向奔赴。今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信美東方第一州——青州博物館基本陳列”榮獲中國文博策展領域最高榮譽——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海岱惟青州”,青州曾是《尚書·禹貢》所載的“九州”之一。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有着7000年人類文明的歷史。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都曾在這裡留下印記。“我們希望讓更多人通過博物館瞭解青州,爲公衆帶來文化新體驗,並進一步帶動當地文旅經濟發展。”青州博物館館長曾磊說。
(本報記者 馮帆 宋喜羣)
(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