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好奇運動”正在興起
隨着人們把外出夜遊換成在家的沙發上度過夜晚,飲酒文化正在衰退。根據美國全國啤酒批發商協會(National Beer Wholesalers Association)的數據,2023年美國售出的啤酒僅有9%來自送往餐飲和飲酒場所的桶裝啤酒。其餘的都是包裝好的或者罐裝的,很可能是在家享用的。但說實話,很多人已經不再喝啤酒了。2023年美國人喝的啤酒比上一代人喝得都要少,烈酒和葡萄酒的銷量也下降了(來源:《全球健康思考》(Think Global Health))。
蓋洛普(Gallup)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對酒精的看法逐漸變得更加負面。隨着年輕一代引領這種變化,這種轉變預計不會放緩。這一切看起來可能像是個人習慣的轉變,但這也是即將發生更大變化的一個標誌。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個階段;我們正在見證“好奇清醒”(sober - curious)運動的緩慢興起。
“好奇清醒”就是審視自己與酒精的關係。這個詞由作家魯比·沃林頓(Ruby Warrington)創造,用於描述那些樂於挑戰社會規範、讓酒精不再成爲自己生活中心的人。這可以用來描述那些參加“一月戒酒”(Dry January)活動、參加不以飲酒爲核心的活動或者通常會選擇無酒精替代品的人。這場運動在疫情之後勢頭漸起。一些人借酒來應對封鎖帶來的壓力。儘管這個時期已經過去,但我們仍然看到了其持久的影響。現在,情況發生了轉變。人們仍然比以前更多地待在家裡,但飲酒這一情況正在減少。
在很多情況下,飲酒仍然是社交生活的核心。從在當地酒吧小酌一杯到週末去啤酒廠遊玩,人們很難避開酒。飲酒有助於我們打破社交障礙,否則這些障礙可能會限制我們進行社交活動,所以飲酒有其益處。但在自己舒適的家中時,我們其實不需要放鬆壓抑(的自己)。如果我們只是想在家放鬆一下,爲什麼要忍受宿醉和頭痛呢?我們已經感覺很舒適了,所以我們會用一杯蘇打水、茶或者無酒精葡萄酒來代替一杯紅酒。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促使人們向少喝酒轉變的不僅僅是喜歡待在家裡的人羣的增多。新的商業業態不斷涌現,填補了曾經由酒精佔據的人們生活中的空白。這意味着新的戒酒者現在有了更多的選擇。雖然你一直都能從雜貨店的貨架上買到汽水或其他無酒精或不含酒精的飲料 ,但現在你可以選擇去專門的無酒精瓶裝飲料商店。 從無醇葡萄酒到無酒精開胃酒,這些店裡的商品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無論是戒酒者、對戒酒好奇的人,還是單純好奇的人。
隨着指定的無酒精飲品店在美國越來越多地出現, 環球數據(GlobalData) 預測,2024年至2028年間,無酒精烈酒市場將增長36.7%。 這些商店爲消費者提供了一個瀏覽傳統啤酒和葡萄酒替代品的場所。無論是已經戒酒還是對戒酒好奇的人,能夠獲得安全的選擇和專業的建議都是一件大事。
一些無酒精的葡萄酒、啤酒和烈酒模擬含酒精飲料的風味,但也有一些還會模擬其效果。這些飲品不含酒精,而是含有植物性適應原等成分,能自然地提升你的情緒。這些品牌提供了一種理想的酒精替代品,有着相似的風味和效果,同時還避免了飲酒常見的負面影響,如宿醉、頭痛、器官損傷等。製造這些飲品的也不只是小品牌。甚至從喜力(Heineken)到帝亞吉歐(Diageo)(後者旗下有斯米諾(Smirnoff)和健力士(Guinness)等酒精品牌)這樣的大品牌,也在增加它們的無酒精替代品產量。
酒精替代品是一個新興的產業,而且不侷限於飲品。過去人們在緊張工作一天後端起一杯葡萄酒,現在更多的人轉向含有大麻二酚(CBD)、卡瓦(kava)和印度人蔘(ashwagandha)等成分(僅舉幾例)的健康產品。從補充劑到軟糖、乳液到氣泡水,這些產品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也正在侵入酒精市場。
隨着不間斷的營銷活動、社交媒體帖子、喧鬧的公共空間等等,這個世界每天都愈發讓人難以招架。消費者自然對慢生活越來越好奇,渴望不受屏幕或酒精幹擾的真心實意的交流。並不是說我們要完全戒掉酒精。根據尼爾森智商(NielsenIQ)的數據,93%購買無酒精替代品的人仍然會飲酒。他們只是在探索這個世界還能提供什麼別的東西。
所以,不,我們還沒有達到完全不飲酒的社會常態。但顯然,對不飲酒生活的好奇正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