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的模糊 學者認不表態纔是常態

圖爲2019年6月的G20領導人峰會上,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互動熱絡。(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拒絕對是否避免中國武力侵臺表態,外界擔憂美對臺支持是否減弱。學者認爲,不表態纔是常態,也符合美國對臺過去一貫的「戰略模糊」架構,川普採取的是「清晰的模糊」,不讓人知道底牌爲何,彈性也可以「大到不管你」。且川普有意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碰面,在臺海沒有衝突情形下,把話說死沒必要,且也不符合談判原則。

臺大政治系教授張登及認爲,無論是川普、國務卿盧比歐、美國前總統拜登,對臺灣議題的表態,都仍屬於廣義的戰略模糊。而川普採取「清晰的模糊」,也就是很明白告訴談判對手他的彈性很大,也不會讓人知道他的底牌爲何,甚至還有可能換牌。目的就是要在談判過程中提高要價。因此不願在臺灣議題上說死,就是怕過早讓中方強化其談判立場,讓談判失去彈性。

張登及也指,此舉對臺灣也有效果,要求看到臺灣對自身安全承諾的誠意,要求臺灣提高國防預算,且也不會讓人知道若中共真的武力犯臺,會出兵保衛臺灣或是不出兵但透過制裁方式,重點是要看到誠意,否則「彈性可以大到不管你。」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馬準威表示,川普不表態纔是美國對臺一貫立場,也符合三報一法的戰略模糊架構。若按照川普曾說上任百日內要與習近平會面,還沒見面前就把話說死不符合談判策略,且現在臺海也沒爆發衝突,沒必要在此時機表態。

馬準威說,有認爲臺灣是下一個烏克蘭,賴清德是下一個澤倫斯基,但臺海本質與烏克蘭完全不同。俄羅斯對歐洲而言纔是威脅,即便俄羅斯要擴張,美俄之間還隔着一片大西洋,更有一堆歐洲國家會先頂着,但美國在關島、沖繩有駐軍,若第一島鏈被突破,中共就直接面對美國了。

馬準威也提到,相較習近平要臺灣,美國目前看來除了貿易問題,對中無所求,在沒給出美國要的東西前,美國幹嘛把臺灣讓給中國?綜合來看,川普不表態並不是棄臺,也不是在支持臺灣議題上有所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