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掃墓接觸草叢 臺東馬偕提醒防恙秘訣

▲許瀚仁醫師傳授防範恙蟲秘訣。(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臺東報導

隨着天氣逐漸回暖,蚊蟲活動開始增加,疾病管制署警示民衆須留意蟲媒傳染病,特別是恙蟲病。今年截至目前,全臺已確診9例,其中花東地區佔6例,顯示該區域爲高風險區域。臺東馬偕醫院感染科醫師許瀚仁提醒,清明連假期間,民衆前往掃墓祭祖或登山時,若接觸草叢環境,應做好防護措施,以降低遭恙蟲叮咬的風險。

許瀚仁醫師建議,民衆應穿着長袖、長褲及高筒襪,最大程度遮蔽皮膚,避免暴露於草叢中。對於無法完全遮蔽的部位,可使用含有敵避(DEET)或派卡瑞丁(Picaridin)成分的防蚊液進行防護。此外,掃墓時避免直接用手撥動草叢,建議改用棍棒,以減少恙蟲附着的可能。回家後應立即更換衣物並沐浴,以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

許瀚仁指出,恙蟲病由帶有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蟲叮咬而感染,這些恙蟲通常棲息於草叢間,等待附着在經過的動物或人類身上。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爲9至12天,患者可能出現持續高燒、頭痛、畏寒、全身無力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一些病患在發燒約一週後,皮膚會出現紅色斑狀丘疹,且被叮咬處會形成典型的焦痂(eschar)。若未及時診治,嚴重病例恐引發出血性併發症。

臺東馬偕醫院提醒,民衆若在掃墓或戶外活動後出現上述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近期的戶外接觸史,以利及早診斷與治療,確保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