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日期爲何會變?天文館曝原因
清明是24節氣之一,每年的日期不固定,大約落在4月4日至6日。(圖:shutterstock/達志)
清明掃墓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習俗,今年和去年的清明節落在4月4日,2022、2023年清明節則是4月5日,不少民衆好奇,爲何清明節日期會變來變去?對此,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解釋,清明是由節氣來訂定的國定假日,24節氣代表特定時刻,而非「一日」;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會有所變動,不過差異只會在3天內,因此清明節會落在4月4日、5日或6日。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清明屬於24節氣之一,在農曆沒有一個固定的日子,在國曆則有。24節氣本質上是一個特定時刻,而非「一日」,是依據太陽在黃道上的運行位置來決定,每當太陽運行到特定位置時,就標誌着某一節氣的到來。
天文館指出,由於一年的長度是用太陽的運行訂出,24節氣也是用太陽的位置訂出;基本上,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變動不大。一回歸年實際長度爲365.2422天,曆法上的長度則是365天,因此每年會多出0.2422天(相當於5.8小時),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順延0.2422天。
此外,加上公曆曆法中有「閏年」制度,每4年會多2月29日一天,使得節氣日期有所改變,但差異只會在3天內;因此清明節具體日期可能落在4月4日、5日或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