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傷口該用生理食鹽水嗎? 最新研究:用自來水感染風險差異不大
雙和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譚家偉與團隊進行的研究顯示,自來水替代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並不會提高感染風險。本報資料照片
清理傷口一定要使用生理食鹽水嗎?雙和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譚家偉與團隊研究顯示,自來水沖洗傷口並不會提高感染風險。團隊從多個資料庫蒐集2025年7月前的臨牀試驗,彙整納入12項研究,共涵蓋3330名病人、3352個傷口,進行統合分析,生理食鹽水、自來水對傷口的感染率無顯著差異。
譚家偉表示,生理食鹽水被視爲傷口清潔的首選,不過國外也常把一般自來水用來清潔傷口,在受傷第一時間發生時,可以儘快沖洗掉傷口上的髒污。雖然有人質疑,自來水未經過嚴謹煮沸消毒措施,是否真的可用?
生理食鹽水是等滲透溶液,與人體血漿的滲透壓非常接近,適合用於清洗表皮傷口或黏膜。譚家偉指出,消毒是處理傷口的首要步驟,不過,國外幾乎很少用生理食鹽水來清洗傷口,有些患者甚至開刀完第2天就洗澡,或是直接用自來水清潔傷口、換藥,其原因是自來水取得方便。
另外,自來水也經過「消毒殺菌」步驟,保障飲用水安全,雖然有許多人質疑臺灣的自來水系統較國外差,譚家偉認爲,不如國外,主要是老舊水管影響水質。「不可能國外的水可直接飲用,而臺灣的卻不能」,其水質都一樣,臺灣的自來水品質也不輸國外。
譚家偉指出,這篇研究後續針對109名外科醫師進行問卷調查,其中10人本來就會用自來水清洗傷口、99人堅持使用生理食鹽水。而在看了相關研究後,有54.5%表達同意,37%表示願意改用自來水清洗傷口。而不願意改用自來水的原因,主要是認爲使用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已經是常規流程、不能更改。
有部分受訪醫師則是出於同儕壓力,或是擔憂未使用生理食鹽水恐有醫療糾紛問題。另外,也有醫師認爲現階段缺乏臨牀指引,實務上很難跟患者解釋。譚家偉說,即便證據顯示自來水夠安全,但仍需臨牀指引、學會聲明與政策支持,才能真正改變醫療行爲,提升民衆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