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空氣政策可能適得其反 帶來意想不到的甲烷激增

減少大氣中的硫可能會無意中增加溼地的甲烷排放量,從而有可能破壞全球氣候目標。 一項新的研究估計,由於這種影響,每年可能會額外釋放 2000 萬至 3400 萬噸甲烷。 研究人員警告說,減少硫雖然有利於空氣質量,但可能會加速氣候變暖,氣候模型必須考慮到這些反饋機制。

清潔空氣的影響要求更大幅度地減少人類排放的甲烷,以實現全球目標。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減少空氣中的硫污染可能會無意中增加泥炭地和沼澤等天然溼地的甲烷排放量。

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這項研究表明,清潔空氣政策導致的全球硫排放量下降,再加上二氧化碳的增溫和肥化效應,正在促使溼地產生更多的甲烷。

每年額外釋放的 2000 萬至 3400 萬噸甲烷可能使實現氣候目標更具挑戰性。 因此,減少人爲甲烷排放的努力可能需要比"全球甲烷承諾"所概述的更加雄心勃勃。

甲烷是在大氣中捕獲熱量的最有效溫室氣體之一,產生於世界各地的溼地。 硫(以硫酸鹽的形式存在)在天然溼地中具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可以減少甲烷的排放,而 CO2 則會通過增加植物的生長來增加甲烷的產生,而植物正是產生甲烷的微生物的食物。

伯明翰大學的文森特-高奇(Vincent Gauci)教授是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 他說:"旨在減少大氣中硫含量的善意政策似乎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後果,那就是揭開了溼地甲烷生產的硫'蓋子'。 再加上 CO2 的增加,這意味着我們會產生雙重打擊效應,使排放量大大增加。"

"這是怎麼發生的呢? 簡單地說,硫爲一組細菌提供了條件,使它們在爭奪溼地中有限的食物時,能夠戰勝另一組產生甲烷的微生物。 在上個世紀的酸雨硫污染條件下,這足以使溼地甲烷排放量減少高達8%。"

"現在,清潔空氣政策已經出臺,減少硫沉積的不幸後果是,我們需要付出比想象中更大的努力,才能保持在巴黎協議規定的安全氣候限制範圍內。減少硫沉積確實對世界生態系統產生了重要而可喜的影響,但減少硫沉積的不幸後果是,我們需要付出比想象中更大的努力,才能保持在巴黎協議規定的安全氣候限制範圍內。"

在格拉斯哥舉行的 COP26 會議上,150 多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承諾書》,該承諾書旨在到 2030 年將人類造成的甲烷排放量在 2020 年的基線上減少 30%。

這項最新研究表明,大氣中硫含量的減少導致氣候變暖的速度快於預期。 2020 年,開始實施航運污染控制,以減少對人類健康有害的二氧化硫和細顆粒物的排放。 海洋上空大氣中硫含量的減少被認爲導致了更大程度的變暖,這就是所謂的"終止性休克"。

論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的沈璐說:"我們的研究指出了氣候系統的複雜性:"我們的研究揭示了氣候系統的複雜性。 在對未來甲烷排放量的估算中,還沒有很好地體現這些複雜的生物地球化學相互作用。 我們的研究表明,要真正瞭解這種重要溫室氣體的未來可能排放情況,就必須考慮這些反饋因素。"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