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海軍易幟 開中華民國敦睦艦隊之始
海軍敦睦艦隊曾在基隆港西三碼頭開放民衆參觀。圖爲班超艦。(本報資料照片)
海宇軍威:海軍敦睦遠航訓練支隊訪問紀錄(國防部編印)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前言:民國以來,海軍即派艦遠航出國敦睦及慰僑,其性質多爲訓練官、生、兵遠洋航行或接送青年僑胞歸國參訪、就學,或自英、美接艦歸國途中,順往僑埠慰問,亦有受邀參加友邦節慶活動。自民國56年起,海軍每年正式派遣軍艦編成任務支隊,藉由執行遠洋航行,訓練海軍軍官學校畢業生航海能力,並執行睦誼及慰僑等任務。今年海軍敦睦艦隊即將啓航,於3月7日起陸續靠泊高雄、安平、馬公、臺中、基隆、蘇澳、花蓮等7個港口,並開放民衆登艦參觀。
民國海軍遠航大抵溯於民國前1年(清宣統3年、西元1911年)西曆3月23日,清廷着派巡洋艦隊統領程璧光率海圻艦,搭載海軍官、生、兵約450員,自上海啓航前往英國,爲英王喬治五世加冕典禮致賀,以「重邦交」並「敦睦誼」,途經香港、新加坡、錫蘭、紅海口外亞丁灣、經蘇伊士灣,由法籍領港導航,通過蘇伊士運河,抵埃及塞德港、地中海口直布羅陀。航程中,官兵於艦離新加坡後,剪去積習二百餘年之髮辮。抵達英國普利茅斯,偕各國艦隊靠泊斯匹赫德水域數日期間,於英王加冕前一天接受英國海軍艦隊總司令主持之各國艦隊海上分列式預校;加冕當日前往西敏寺參加英王與後加冕典禮及在白金漢宮之晚宴,另遴選體格健壯官兵數十員,參加英國軍方於樸次茅斯舉行之各國軍艦官兵運動會;次日下午加入英王加冕艦隊陣容,與來自各國艦艇八十餘艘,接受英王與後乘大型遊艇3艘,親蒞校閱之艦隊海上分列式;另英王曾召見海圻艦統領程璧光,當面慰勉並贈送加冕銀牌。
海圻艦完成賀英王加冕任務後,經北大西洋先往美國紐約,再泊古巴哈瓦那等地,分別晉見總統、拜訪政府要員及宣慰僑胞。該艦在英國接受英王校閱期間,曾以軍樂隊及儀隊排列船尾甲板以表致敬;在美國紐約期間曾自艦上遴選儀隊120員、樂隊40員,前往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先生紀念墓堂獻花致敬,此舉應是民國海軍樂隊、儀隊隨遠航艦隊於友邦操演之始。該艦旋奉清廷令自美返英,取道原航線歸國,返英滯留整備期間適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肇建,該艦降下清朝龍旗,改懸民國五色旗。俟於離英出紅海口抵亞丁港外,中、英軍艦依照國際禮儀交換21響禮砲後,該艦接受英艦15響少將禮砲致敬,並予同響禮砲答禮,返抵上海時已是中華民國元年5月。海圻艦自前清啓航至民國歸來,計航行近14個月,完成賀英王加冕及前往美國、古巴等國家敦睦邦誼與宣慰僑胞任務,並在辛亥革命成功的歷史風雲際遇下跨越朝代,于歸航途中易幟加入中華民國海軍,可謂中華民國海軍敦睦遠航之濫觴。
民國35年4月,海軍派遣林在美國接收美軍移贈太平艦等8艦,由美國輔助艦隨行護航,自古巴返國,經巴拿馬、墨西哥、美國西岸及檀香山等地,沿途訪問各該政府當局,並代表政府慰問各地僑胞,備受各國政府招待及僑胞熱烈歡迎。另海軍軍官學校於35年12月15日,實施正則(正期)班36、37、38年班學生艦艇訓練,分派至太康、太平、永泰、永興、永寧、永順、永勝、永定、峨嵋、長治、逸仙等艦訓練,至36年7月1日艦訓結束返校,歷時6個月半,此爲海軍官校最早的艦艇訓練。37年7月12日,實施38、39、40年班學生艦訓。38年8月17日,38年班畢業見習及40年班正式艦訓,共同派至中海艦實施,於9月26日抵達左營。這些年班學生的航行訓練海域,概於大陸沿海及臺灣環島實施。(四之一 摘自《海宇軍威》;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