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放流百餘尾珍稀川陝哲羅鮭
7月17日,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的指導下,青海、四川兩省農業農村廳聯合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開展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現場放流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川陝哲羅鮭108尾、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重口裂腹魚5萬尾,以及特有魚類齊口裂腹魚5萬尾。截至目前,青海省已累計放流川陝哲羅鮭148尾。
川陝哲羅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明確的15種重點保護水生動物之一,種羣數量稀少,處於極度瀕危狀態。作爲棲息於高山溪流水域的頂級掠食性物種,其資源量是反映長江水生生物羣落完整性和水域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關鍵指標。青海省高度重視長江源頭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開展川陝哲羅鮭等珍稀物種的拯救工作,此前已將40尾該物種放流至瑪可河流域。
2025年4月,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聯合調查團隊,在大渡河上游支流瑪可河水域,首次通過影像記錄結合基因數據分析,證實了川陝哲羅鮭在青海瑪可河流域的自然繁殖活動及穩定分佈。這一發現標誌着青海省前期實施的川陝哲羅鮭棲息地重建與保護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本次集中放流108尾川陝哲羅鮭,旨在鞏固前期保護成果,進一步補充野外種羣數量,加速推動該物種自然種羣的恢復進程,將有效增強長江源頭水域生態系統的保護力度,對維護區域水生生物多樣性、實現水生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深遠意義。
下一步,青海省將持續嚴格貫徹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要求,強化對放流的川陝哲羅鮭等珍稀魚類的效果監測與追蹤,系統科學評估增殖放流成效,爲長江源頭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及關鍵棲息地修復提供堅實可靠的科學支撐,切實助力維護長江上游水域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穩定性。
王臻 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