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恐失明!75歲男沒做到1件事 4年喪失一半視野

青光眼恐失明!75歲男沒做到1件事,視力惡化喪失一半視野。(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青光眼是失明的主因之一,一名75歲男性,10年前確診青光眼,卻未遵循醫囑規律點藥,中途長達4年未回診,直到視力嚴重惡化再次就醫,發現已喪失一半視野,連上下樓都有困難。醫師提醒,青光眼須把握黃金治療期,早期點眼藥水控制眼壓爲關鍵,但75%患者常遺漏用藥,爲治療上最大挑戰。

臺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郭哲源說明,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病變,早期幾乎沒有症狀,難以察覺,有7成患者是健檢或眼部不適就醫,才被意外診斷,但當自覺視物模糊、中心視覺改變,往往已是中晚期,視神經已受到嚴重不可逆損害。

臺北榮總眼科部青光眼科柯玉潔主任提醒,及早規律用藥或接受雷射,可穩定控制視野與視覺功能。(圖/北榮提供)

過去青光眼常見於50歲以上族羣,但近年出現年輕化趨勢。郭哲源指出,30~40歲患者比例增加,推測與現代人用眼負擔增加、近視盛行有關。許多患者屬於「正常眼壓性青光眼」,一般眼壓測量可能無法診斷,建議高風險族羣,如有青光眼家族史、三高族羣、高度近視者,應定期接受包含眼壓、眼底與視神經檢查的完整青光眼檢查,及早發現並控制病情。

青光眼治療核心目標,是穩定控制眼壓、減緩視神經受損,然而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臺灣每4位青光眼患者中,僅有1位遵循醫囑規律點藥。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科主任柯玉潔說明,眼藥水可以有效控制眼壓,降低致盲危機,但有許多患者未能規律點藥,導致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柯玉潔指出,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遺漏用藥情況,主因是難在短時間內感知青光眼用藥效果,卻同時要經歷眼睛刺痛、眼紅等藥物副作用,影響患者點藥意願;觀察下來,年輕族羣常因忙碌忘記點藥,年長者則因手眼協調不佳,無法準確點藥。

柯玉潔提醒,青光眼治療需把握黃金期,點藥是最簡單且有效的控制方式,若眼壓無法穩定,可能須進一步接受手術,但已受損的視力仍難以恢復,因此確診初期積極遵循醫囑點藥最爲關鍵。目前已有每天僅需使用一次的眼藥水,也有結合2種機轉成分的複方眼藥水,希望透過簡化用藥次數與流程,改善患者點藥遵從性。

北榮眼科部青光眼科主治醫師張毓帆表示,青光眼對生活影響大,視力模糊常導致上下樓踩空,視野缺損會導致無法閱讀、開車。除了藥物治療,良好的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適量攝取咖啡因、控制飲水量,避免長時間頭低腳高或趴睡,也有助於穩定眼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