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培育藍色動能 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佔全市比重超四成

經濟日報青島7月7日訊(記者劉成)近日,我國首個實現工業運行的全海水環境漂浮式光伏項目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建成投用。該項目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4萬噸,對漂浮式光伏在沿海、淺海地區推廣具有重要示範效應。

作爲以“海洋經濟發展”爲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持續加快引育海洋新質生產力,海洋產業加速聚鏈成羣,一季度海洋生產總值佔青島市海洋生產總值的43.8%。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引擎。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工委科技和海洋發展委員會,統籌全區涉海資源,實施以科技創新爲引領培育打造海洋新質生產力行動,目前已集聚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等“國字號”涉海科研院所12家,海洋食品加工與安全控制全國重點實驗室等涉海創新平臺數量達到298家,打造面向世界前沿的海洋科技創新策源地。

青島西海岸新區還成立海洋經濟創新發展聯盟,有效暢通海洋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工作機制。“我們將充分發揮聯盟平臺優勢,聚焦海洋發展難點,促進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發展局局長隋俊昌說。

世界首艘15萬噸級智慧養殖工船“國信1號2—1”正式交付,國際首個抗腫瘤海洋藥物BG136進入Ⅱ期臨牀試驗,修正(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大健康科技產業基地落戶新區……在科技創新的硬核支撐下,青島西海岸新區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海洋經濟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