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藝術節 棒棒桶彩繪展創意

國立清華大學「春之清華藝術節」21日揭幕,其中,最受矚目的棒棒桶計劃現正於新竹市東大路的風Live House展出。(王惠慧攝)

清華大學「春之清華藝術節」21日揭幕,今年將帶來超過30場音樂會、假面舞會、科技藝術工作坊,也將首度登上臺北國家音樂廳。其中,最受矚目的「棒棒桶—全民藝術創作啓發計劃」,找來200多位不同年齡市民、藝術家參與創作,透過創意彩繪、剪貼、裁切,將鐵桶轉化爲裝置藝術。

清大「春之清華藝術節」今年邁入第2屆,規模較去年更擴大,並走出校園,進入新竹市區與臺北國家音樂廳。校長高爲元表示,藝術節不僅展現清華的文藝復興,也加深學校與地方的連結,盼透過藝術共創「清華與我」的故事。

藝術學院院長張芳宇指出,今年藝術節與新竹市文化局合作,選在風Live House舉行開幕式,期望吸引更多市民參與,讓藝術花朵在更廣闊的土地綻放。

而活動中最受矚目的「棒棒桶計劃」,以小型鐵桶作爲創作媒材,策展人謝素貞表示,透過動手做,鼓勵人人成爲藝術家,作品現正於風Live House展出。參與創作者橫跨清大師生、教職員、幼兒園孩童、一般市民與藝術家,展現多元共創風貌。

清大指出,尖石新樂國小泰雅學童用紅、橙、黃及綠色桶子組成「泰雅」發音,象徵與祖靈聯繫的彩虹橋;前清大校長陳力俊則將著作複印成「文字瀑布」;87歲清大榮譽教授黃提源與家人共創,記錄清大半世紀風華。

今年節目精彩豐富,清華校慶音樂會將於5月15日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邀請俄羅斯指揮大師維爾比茨基與清華管弦樂團演出俄國經典名曲;音樂系學生也將快閃馬偕醫院、巨城等地,爲民衆帶來藝術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