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首創大學公益電子書平臺 不需註冊可免費閱覽

清華大學圖書館宣佈啓用大學公益電子書平臺「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翻攝自清大圖書館官網)

清華大學圖書館27日宣佈首創大學公益數位閱讀平臺「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包括研究心得、自然紀錄、文史資料等知識結晶。清大表示,商業的電子書平臺如雨後春筍,但有些從未正式出版或絕版的珍貴書籍,卻難在其中尋得,平臺內容皆免費開放,不需註冊即可線上閱覽。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林登鬆介紹「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理念爲永久典藏、保障授權、免費開放。(王惠慧攝)

清大圖書館館長林登鬆說,像手寫筆記、網路貼文、或地方出版的小冊子等原創資料,往往還沒被看見就隨時間消失,「這些內容難能可貴,只是缺少妥善保存的地方。爲此,清大啓動「數位典藏與開放閱讀館」計劃,專門收錄珍貴但難以取得的資料,包括未出版、已絕版或作者特別授權開放的內容,讓這些知識能被更多人看見和運用。

林登鬆也以神農獎得主蔡燦玉與朱國棟、侯進益合著的《佳信山茶花》爲例,該書詳細記錄臺灣850多種山茶花的歷史與品種,長年在園藝界流傳,卻難以在圖書館系統中查閱。如今透過平臺重新上架,也讓更多人知道原來新竹香山茶花產量佔全臺7成,栽種技術獨步全國。

林登鬆說,這個平臺在性質與內容上都與商業電子書不同,目的是讓少見但具價值的內容能安心保存、穩定流通分享。平臺強調「永久典藏、保障授權、免費開放」3大理念,讀者不需註冊即可線上瀏覽,所有作品皆經作者授權,圖書不作商業使用,創作者仍保有著作權。

清大表示,特別感謝臺積電前資深副總林錦坤贊助平臺建置,圖書館正進行全民徵件,作品形式不限,包括回憶錄、散文隨筆、詩集、攝影圖書、教學講義、研究筆記、家族紀錄、自費出版品、地方誌、手稿草圖或機關出版物等。只要是原創內容,或雖曾出版但作者願意授權開放線上閱讀,都可提出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