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環文系「自然為本韌性社區」 亮相USR博覽會獲好評

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以「自然爲本韌性社區」爲主題的展出。圖/清大提供

2025年大學社會責任博覽會於本月盛大舉行,吸引全臺逾百所大專院校單位參展,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以「自然爲本韌性社區」爲主題的展出,因兼具學術深度與在地實踐廣度,成展場矚目的焦點。

清大表示,該計劃透過溼地修復、藍碳治理、河川治理與社區共治等策略,不僅在生態面上恢復自然功能,更在社會層面促進居民參與與地方認同,實現環境永續與社會共融的雙重目標。

計劃主持人、教授鄭國泰指出,自然爲本韌性社區並非單純的環境保育計劃,而是一個整合生態科學、永續科學、文化資源與治理機制的跨域行動,這正是大學USR的價值所在。

在USR博覽會現場,清大環文系以互動展區、影音紀錄、學生田野筆記與地方案例展示 呈現計劃成果。從舊港島社區共治與生態覆育,展示以居民共識會議爲基礎的資源盤點與生態修復方案,並且融入傳統文化與地方知識,展現社區居民如何從旁觀者轉變爲治理參與者。

再者,針對頭前溪治理來型塑公私協力模式,運用Ostrom的制度分析架構,呈現多元治理機制如何在地方實踐,與地方政府、NGO與居民共同建立的守護平臺,獲得與會者高度關注。臺美生態教育整合學生與在地國小合作,帶領學童進行永續發展教育實踐,透過遊戲化設計讓孩子理解氣候變遷與自然生態的關聯。

清大環文系推動「自然爲本韌性社區」計劃,聚焦臺灣在地議題,也拓展至國際舞臺。團隊與日本早稻田大學合作,分享溼地藍碳治理、社區參與與跨域治理經驗,並播放國際交流紀錄片,呈現學生與社區代表對話,展現在地知識應用於溼地治理的實例。此舉吸引參觀者討論,體現USR透過在地實踐連結國際,讓臺灣經驗成爲全球永續治理的參考。

在USR博覽會現場,清大環文系以互動展區、影音紀錄、學生田野筆記與地方案例展示 呈現計劃成果。圖/清大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