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丨鄒彬:“砌”出來的“大國工匠”

4月2日,“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啓動式暨“一堂思政課”活動在湖南第一師範學院正式啓動。作爲中央網信辦2025年網上重大主題宣傳和重大議題設置項目,“青春華章・恰同學少年”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以“線上線下融合、理論實踐結合”的創新模式,爲新時代網絡思政教育開闢了多維路徑。

全國人大代表鄒彬在現場進行了精彩的發言,以下是發言全文。

大家好!我是鄒彬,很榮幸在這裡向大家分享我的成長故事。

從“小工”到“工匠”,我用“傻勁”砌好人生的第一塊磚。我出生在湖南新化的一個小山村,家裡祖祖輩輩都是農民。很小就跟着父親到工地當小工、學砌牆,那時是按量計酬,砌得越多,工錢就越多,但我只要覺得砌得不美觀,就推倒重砌。工友們都笑我“傻”,我卻一直覺得,幹活“一定要有自己的標準”。堅持就一定能有收穫!正是憑着這股“傻”勁,我的砌築水平脫穎而出。現在想來,這可能就是我對“工匠精神”認識的萌芽。

2014年,我被勞務負責人推薦,參加中建五局舉辦的“超英杯”砌築技能比武,獲得了青年組的第一名。回過頭看,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當時,兩個選擇擺在了我的面前:一是接受中建集團的推薦,參加8個月的無償集訓,衝擊世界技能大賽砌築項目的選拔。二是繼續在工地上砌牆,每月有上萬元的收入。是留在工地掙錢,還是爲了一個不確定的目標拼一把,我做了一個當時看來有點“傻”的決定——重返校園,參加集訓。

從“工棚”到“世界賽場”,我用韌性砌出中國工匠的底氣。參加集訓的大半年,是我人生中既艱難也無比充實的時光。面對幾何、圖形測算等理論短板,我在自以爲擅長的領域又一次體會到“本領恐慌”。但我不服輸——理論知識不熟,就把公式編成順口溜揣在兜裡反覆背誦;圖形數據算不準,就砌好一面牆再推倒重砌。那些日子,我的手上磨出血泡,衣服總是被汗水浸透,但心裡始終憋着一股勁:“一定要爲國爭光”。

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2015年,在第43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我獲得了砌築項目優勝獎,實現了中國在這一獎項上零的突破。那一刻,我對工匠精神又有了另外一層認識,“要用十足的韌性接受挑戰,要用十足的耐心追求極致”!

從“砌牆”到“砌心”,我用擔當砌就新時代工人的使命。比賽回來,我成爲一名項目質量管理員,2018年,我主動請纓參與“精準扶貧首倡地”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提升改造項目。時間緊張,任務艱鉅,我們白天頂着38度高溫,晚上沒有燈光就用車燈打光繼續幹。當村民們摸着嶄新的牆面笑逐顏開時,我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價值感。

今年是我連任全國人大代表的第八年,八年來,我將工友們關心的一件件小事,整理成10餘份建議,每一份都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迴應。這讓我更加堅信,每一位勞動者都是國家的主人,每一份付出都能匯聚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如今,我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交通強國建設工程——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長沙機場改擴建T3航站樓項目擔任質量總監,回望來路,我從一個山村少年成長爲全國人大代表,從工地“小工”蛻變爲“大國工匠”,是黨和國家的培養讓我有了追夢的底氣,是“工匠精神”的信念讓我在平凡中堅守,是千萬勞動者的支持讓我在擔當中成長。

青年朋友們,工匠精神是什麼?

它不是高不可攀的“神話”,而是幹一行、愛一行,把一行做到極致的執着;

它不是虛無縹緲的“口號”,而是把小事當大事幹,把重複當修煉乾的堅持;

它更不是一個人的“獨行”,而是千千萬萬勞動者用雙手共同託舉的時代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沙基層代表座談會上叮囑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把小事當大事幹,踏踏實實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靠勤勞雙手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今天,我想把這句話送給每一位青年朋友,讓我們一起,用雙手“砌”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高度,成爲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來源:星辰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