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出列 集結四川筠連救援一線

站在滑坡方量達10餘萬方的巨大滑坡體上,西部計劃志願者譚宇聲多麼希望能夠聽到廢墟里的回聲。

2月8日11時50分許,四川省宜賓市筠連縣沐愛鎮金坪村發生山體滑坡。截至2月9日11時,初步覈定已造成10戶民房、1戶生產用房被掩埋,1人遇難,28人失聯,2人受傷。

災害發生後,與沐愛鎮挨着的鎮舟鎮立即組織民兵及志願者前往金坪村救援,正在鎮舟鎮服務的西部計劃志願者譚宇聲隨隊於8日14時許抵達災害現場。

測繪數據顯示,高位山體滑坡轉化爲碎屑流,形成長約1.2公里的碎屑堆積體,滑坡方量達到10餘萬方。譚宇聲看到,巨大的山體被切了四分之一,碎石塊一直從山頂鋪到小山溝。

2月9日上午,譚宇聲在專業救援人員的帶領下,走進滑坡現場搜救。有經驗的救援人員告訴他:“要喊,要對着廢墟里面喊‘有沒有人’。”

站在巨大的滑坡體上,譚宇聲尋找山石的縫隙,每發現一處,他就趴在縫隙口朝裡面大聲喊:“有沒有人!有沒有人!”

“感覺每一次呼喊都是很有希望的等待。”這名25歲的年輕人此前從未見過這樣的災難現場,他說,當時自己內心的感受就是“多麼希望裡面有人迴應我”。

焦急的受災羣衆讓譚宇聲有了深深的急迫感。2月8日下午到達現場時,他看到一名村民坐在公路邊哭泣,滑坡發生後,該村民的家人失聯。譚宇聲覺得責任在肩:“作爲西部計劃志願者,我一定要努力參與到搶險中去。”

此次山體滑坡發生後,團宜賓市委、團筠連縣委迅速組織青年志願者、西部計劃志願者、返鄉大學生志願者等羣體參與救災工作。團筠連縣委副書記李玉說,除了配合一線救援,志願者還參與羣衆疏散安置、安置點秩序維護等工作。

西部計劃志願者凌慰2月8日下午抵達金坪村時,由於塌方還在持續,當地羣衆陸續被轉移到臨時安置點。一名老奶奶被送到安置點時,因爲暈車,身體十分虛弱。凌慰和同事二話不說,把老奶奶背到6樓住下。

在安置點,志願者幫助分發牛奶、麪包等物資,還要維持秩序。有的受災羣衆急着回家喂牲畜,但滑坡體周邊太危險了,凌慰趕緊把他們勸了回去。

宜賓學院大三學生饒澄澄家住沐愛鎮興隆村。2月8日晚,她和妹妹在位於筠連縣第二中學的安置點值守了一個通宵。2月9日早晨回家短暫休息後,饒澄澄又回到安置點。這時,他們接到一項重要任務:在“青青兒童樂園”照顧好少年兒童。

作爲四川共青團應急志願服務工作的重要經驗,在臨時安置點設立“青青兒童樂園”能有效照顧安置點的少年兒童、安撫受災羣衆的情緒。2月9日凌晨,經過當地團組織的徹夜努力,臨時安置點的“青青兒童樂園”搭建完成。

據初步統計,安置點內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有15人。李玉介紹,他們籌集了約50本圖書及積木、卡紙、畫筆等物品,組織志願者開展手工、繪畫等活動,豐富孩子們在安置點的生活。

家在沐愛鎮石林村的攀枝花學院大二學生劉好也加入了“青青兒童樂園”的志願服務工作。她看到很多救護車從家門口駛過,心想救災肯定需要志願者,就向團縣委報名參加志願服務。

教孩子們畫畫、搭積木、玩氣球……劉好說,希望遊戲能轉移他們對災難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截至記者發稿時,此次災害的搜救工作還在繼續。安置點的人們也在忙碌着,一些企業提供了移動電源供羣衆充電,周邊有民兵值守、巡邏,銀行的移動業務車也開到安置點爲羣衆服務。

看着各路救援和保障人員“搶着做事情”,饒澄澄哭了。她說,自己在去年12月剛入黨,見證並參與了這場災難的救援,“當羣衆面臨困難的時候,大家團結一心、克服困難,所以很有感觸”。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