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筆觸點亮東區 全國學生美術特優作品巡展登場

▲全國學生美術巡展東區開展。(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臺東報導

以青春爲畫布、創意爲筆觸,113學年度全國學生美術比賽特優作品巡迴展東區展覽,自即日起在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藝文中心1樓盛大展出,展期至5月1日。20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吸引不少學生、家長及藝術教育相關人士出席,共同見證學生藝術創作的豐碩成果。

本次巡展共展出107件來自全國脫穎而出的特優作品,涵蓋繪畫、水墨畫、西畫、漫畫、平面設計、書法與版畫等七大類別。這些作品不僅反映出學生對生活的細膩觀察與豐富情感,也展現臺灣美術教育的深厚底蘊與新世代創作者的無限潛能。

臺東地區在此次全國賽中表現亮眼,共獲得優等1件、甲等1件與佳作20件的成績,充分展現地方美術教育的努力與成果。教育處指出,全國學生美術比賽始於民國40年,是全臺歷史最悠久的學生藝術競賽之一,長年來爲無數學子提供揮灑創意與培養美感的舞臺,也見證了世代更迭下的藝術風貌變遷。

作品中不乏令人驚豔的創意與深刻的情感。來自彰化市民生國小的吳謹任同學,其繪畫類作品《熱鬧的天空》,描繪下課鐘響瞬間渴望奔向自由的心情,將教室比喻爲鳥籠,學生則化作振翅高飛的鴿子,畫面富含童趣與象徵意義。來自臺南市永康國小的林芷璇,則以「捕魚」爲題,細膩描繪一家人釣魚出遊時對漁民辛勤工作的觀察,呈現滿載而歸的期待與祝福。

此外,不少作品亦呼應社會現象與國際情勢。基隆市二信高中的林子芸,在西畫類作品《世界》中,以純真與毀滅並存的對比畫面,引領觀者省思戰爭與和平之間的拉扯與抉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樑桐恩的漫畫作品《snake.io》則以懷舊遊戲「貪食蛇」爲題,象徵現代人在無形社會壓力下的生活掙扎,突顯青年世代對自我與環境的深層體悟。

來自臺東大學的蘇子婷,透過版畫《我的夏天》,將旅行途中所見轉化爲窗景拼貼,映照出她與家鄉之間難以割捨的情感連結。在書法類別,臺南護專吳家妤的作品《擬古詩九首之九》,採清代書家鄧完白筆法「疏可走馬,密不通風」,筆勢沉穩,氣韻貫通,展現書藝技法之餘,更蘊含對心境修煉的深刻體會。

展覽現場除作品展示外,開幕當天亦安排導覽講座,邀請講師深入剖析部分得獎作品的創作理念與技術特色;觀衆亦可透過手機掃描作品介紹牌上的QR碼,聆聽學生親自解說的創作動機,增加與作品的互動與共鳴。

透過這場巡展,不僅讓更多人看見年輕世代的藝術表現,也激發學子對藝術的熱情與追求。教育處期待藉由此類活動,持續推動藝術教育向下紮根,培養下一代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