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何玟芬/男孩的開胃鑰匙

男孩的開胃鑰匙。圖/許茉莉

男孩年輕的身體裡住了一個老靈魂,聽懷舊歌謠、看老作家的書,有天他看了琦君的書,告訴在廚房的我:「鹹菜是琦君的開胃鑰匙耶!」「什麼意思?」我明知故問,「因爲吃到嘴裡,胃口就開了呀!就像用鑰匙把胃口開起來……媽媽,我也想吃吃看!」這天,我爲男孩炒了一盤屬於他的開胃鑰匙──酸菜炒肉末,這已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

日子來去,我不再刻意做這道菜,因爲兒時看過製程,大芥菜曬乾抹鹽,用腳踩踏,再放入大缸中用石頭壓。對於「腳踏」,我有些芥蒂,直到先生退休後務農,才重新牽起我與酸菜的情緣。

初時,家中田地的雜草肆無忌憚蔓延,佔地爲王,青菜也被蟲咬如網,我們戲稱爲「有機的網式蔬菜」,即便如此,年節必備的大芥菜不曾缺乏,我學父母以大骨熬煮長年菜。回憶年節,以往剪去斷枝殘葉只夠自家食用,今年種了兩畦地、三十株,個個碩大無比,高興地分給親友同享,但年節過後,田裡仍躺着三大株,先生說再不採就要開花了,我靈機一動,這不正好可以醃製酸菜嘛!

多方尋求高手配方,懷着實驗精神,選定三種方法醃製酸菜,前置作業相同,洗淨下水汆燙二十秒,待芥菜變色撈起放涼,抹上3%鹽巴,用手搓揉出水後放入三隻大玻璃甕,分別注入洗米水、地瓜水與摻水的養樂多,壓上石頭鎖緊蓋子。之後便天天盯着它們看,約五天,後兩甕開始吐泡泡,顏色轉爲金黃,兩週後開蓋,散發陣陣香氣與酸味。注入洗米水的酸菜甕像慢熟的孩子,但我不着急,靜靜等待,三週後同樣完美變身。

芥菜在冬季經寒霜加持,製成酸菜自然甜、酸、脆兼具,但炒酸菜是有訣竅的:油得加足才炒得透,放入肉末煨出香氣,再下酸菜輕輕拌炒,加點糖提鮮,起鍋前滴上幾滴香油點睛,就是一道喚醒舌尖味蕾的美妙滋味,不論拌飯、拌麪都合適,難怪琦君視它爲開胃鑰匙。

我將這道酸菜炒肉末拍照LINE給孩子,他馬上回我:「我也要來一盤,外加酸菜水餃喔!」「沒問題。」我欣然應允,昔日男孩雖早已長大成人,我仍是那個使命必達的媽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