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林政武/欠券教育法

回想教養女兒的歷程,我曾因情緒失控而嚴厲懲罰過她,不但沒有改善問題,也讓自己深感懊悔。女兒是個很有想法的孩子,但生性自由散漫,於是房間雜亂無章、喝完的杯子隨手放置、脫下的襪子到處亂丟……每次提醒,她就顯得不耐煩,父女倆經常爲了這些小事發生爭執。

後來妻子和我實行了「欠券教育法」,徹底改善我們的親子關係。這種管教方式運用了經濟學中的債券概念,當孩子未完成應盡的責任時,父母可以先代爲處理,並記錄時間、地點、違規事由,以及相應的「債務」──可以是幫忙做家事一次、爲父母按摩十分鐘、扣除部分零用錢、減少娛樂時間等,重要的是,必須合理適度,絕不能包含體罰或過度嚴厲的懲罰。

女兒一開始並不當一回事,這是預料中的過渡期。但當她發現零用錢真的被扣了、電腦使用時間真的減少了,她意識到我們是認真的。從那時起,每當她又想偷懶時,只要稍作提醒,她便會立刻起身把該做的事情完成。

如今女兒已經是高中生,無論在學業或生活上都讓我們放心。這要歸功於當年妻子發明的「欠券教育法」。最近,晚餐後我常看到女兒在幫妻子按摩,但當我要求女兒也幫我按摩時,她斷然拒絕了。妻子笑着展示厚厚的一疊欠券說:「這些年她欠我的按摩,連本帶利共五十次。再不趕在年底還清,又要累積到明年,她哪有時間理你呀!」

這個方法的優點在於將抽象的責任具體化,讓孩子理解行爲與後果間的關聯,無須情緒化的責罵或體罰,而是通過公平、可預期的系統來建立規範。更重要的是,它教會孩子承擔責任,並學會自我管理。有效的管教不是威嚇或控制,而是建立清晰的界限和後果,讓孩子在理解中成長,在責任中學會自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