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黃以宸/幼幼小童說文解字

幼兒園階段的兒子特別喜歡問問題,一切在他眼中都無比新奇有趣,每當他問起「爲什麼」,我便想像他那小腦袋瓜正在高速運轉,神經元與突觸忙着連結、傳導,建立新的認知來認識世界,運用自身想法來詮釋他的所見所聞。

那是一個尋常的下午,從幼兒園放學後準備前往公園玩耍,我們走在每日必經的路上,對我來說沿途街景是日復一日的平凡景象,但對舉目充滿新鮮事的兒子來說卻是滿滿的視覺訊息,街上比鄰的診所招牌引發他的好奇,他問:「媽咪,牙醫診所是治療牙齒的,那獸醫診所是治療什麼器官的?」他觀察到不同診所的差異,真是個好問題!

我回答:「牙醫診所的牙字是代表牙齒,獸醫診所的獸字是代表動物,是醫治動物的地方,獸這個字用來表示動物,在前面加上形容詞,就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猛獸就是兇猛的動物,野獸就是野生的動物,怪獸就是怪異的動物。那你想一想,獸這個字還可以怎麼造詞呢?」

兒子想了又想,一會兒露出靈光乍現的表情回答:「媽咪很ㄕㄡ、。」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不知道這小子的童言童語是想稱讚媽咪身材苗條,還是覺得媽咪人面獸心、獸性大發呢?「獸」與「瘦」雖然同音但意思差很多啊!也只有在幼兒國字啓蒙時期,才能讓文字誤用成爲一件可愛逗趣的事。

如今兒子已是十歲的小學生,脫離了好問爲什麼的幼兒階段,國語課的學習讓他懂得更多國字的形音義,小時候錯把「獸」當成「瘦」的誤用已不復見,這段可一不可再的親子時光,成爲孩子成長過程的吉光片羽,讓我回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