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培吉從沃爾沃軟着陸吉利,讓人想起了當年的沈暉

8月21日,吉利汽車集團宣佈,原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經理欽培吉將加盟吉利,出任吉利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並負責擔任集團渠道發展委員會主任,分管汽車集團渠道發展和建設,向吉利汽車集團高級副總裁林傑彙報。至此,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負責人“奪權”事件有了新的進展。

該事件的發酵起源於8月17日深夜,沃爾沃汽車集團突然對亞洲銷售業務團隊進行調整。調整的核心是將已經把控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業務四年的欽培吉進行調離,派遣負責日本銷售業務的瑞典籍高管潘鶴鬆(Martin Persson)接任欽培吉職務。

對於欽培吉未來的去向,沃爾沃官方只提出將離開沃爾沃汽車,尋求外部發展,這讓人對欽培吉的調離產生很多疑問。就在大家揣測欽培吉的新動向時,8月21日,負責吉利公關傳播的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通過個人社交平臺對外宣佈,欽培吉加盟吉利並承擔相關職務的動向。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欽培吉從沃爾沃軟着陸吉利,吉利大有保護欽培吉的味道。在此之前,所謂的集團渠道發展委員會、分管渠道發展和建設這樣的崗位,相信在吉利體系是有成熟佈局的。即使是吉利銀河新增建渠道也非常迅速。看得出來,欽培吉在吉利的崗位大有因人設崗的味道。

之所以如此操作,作爲沃爾沃股東方母公司的吉利,此舉意在使“奪權”事件偃旗息鼓,保護沃爾沃汽車在華平穩發展。這不免讓人想起沃爾沃歷史上發生過類似高管突然調離的情況,這位人士和欽培吉的調任如出一轍,同樣從沃爾沃調離到吉利,他就是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

2009年,沈暉加入吉利,並參與吉利併購沃爾沃事項。此後,沈暉一直以吉利併購沃爾沃的核心人物自稱。甚至有輿論標榜,沒有沈暉的從中斡旋,李書福根本就併購不了沃爾沃。沈暉在投身創業大潮後,也曾多次拐彎抹角以此身份來加持自己。事實上,李書福併購沃爾沃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另一個便是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汽車的不景氣,此外,還有羅斯柴爾德中國區高層在各個城市的融資起到助力作用。如果說沈暉起到哪些作用,或許在於他在一些細節上有很深的參與度。之所以造成沈暉有這樣的認知,就是在於當時作爲中國自主品牌的吉利剛剛起家,急需海外人才以及有跨國公司經驗的華人幫助,吉利給了沈暉巨大權限,讓沈暉產生一種沃爾沃他說了算的印象。

自從吉利併購沃爾沃完成後,沈暉擔任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擔任沃爾沃汽車中國董事長的這幾年,沈暉可以說在沃爾沃中國是呼風喚雨,賺盡了風頭,也嚐到了跨國車企區域市場的一把手的許多甜頭。許多人當時形容,見沈暉的難度比見李書福大。自2013年開始,沈暉突然淡出了沃爾沃核心管理崗位,基本由當時李書福的長期助理(秘書)袁小林接替工作。2013年4月,吉利突然低調完成了對沈暉人事調整,只留下其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職務。隨後,沈暉選擇了前往哈佛大學讀爲期8周的AMP(Advanced Managment Program,是哈佛針對公司高管的獨特訓練課程)。

2014年最後一天,沈暉正式從吉利離職,並確認加盟上海博泰任職集團CEO,重點負責智能汽車業務,開始爲自己的創業造車做鋪墊。至今很多人都不知道沈暉爲什麼要離開吉利,甚至不清楚其何時從沃爾沃離開。

據瞭解,沈暉的離開與此次欽培吉的離開兩者在形式上非常相似。第一,都是從沃爾沃集團突然調離;第二,兩者不在沃爾沃內部尋求發展,都要尋求外部發展;第三,最後都由吉利承接了他們的新崗位。不同點在於,沈暉當時身兼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職務,沃爾沃低調處理了離職的消息,並沒有對外做更多官方宣佈。而欽培吉這一次是沃爾沃官方直接宣佈,欽培吉由於只有沃爾沃相關職位,因此這次影響比較大。其次,沈暉所擔任職務高於欽培吉,此次欽培吉擔任吉利汽車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屬於吉利控股旗下的二級公司銷售部門,與沈暉當時所擔任職位不可同日而語。

對於沈暉的離職,至今還流傳許多版本,但最讓人信服的一個版本是,沈暉當時因爲合規原因,導致沃爾沃全球總部在對中國區財務進行審計覈查時查出問題。因此,沃爾沃汽車要求必須對此件事進行處理。經過溝通後,處理的底線就是沈暉必須離開沃爾沃汽車體系。

沈暉在吉利內部通過軟着陸過度之後,不滿足於做一些局部工作,最終帶領沃爾沃汽車一剖高層和吉利成都基地業務負責人侯海靖等一批員工加入博泰。博泰之所以願意接受,原因也在於當時吉利和博泰進行車聯網合作時,博泰派駐到吉利的車輛網團隊直接被吉利挖走,帶頭人就是目前億咖通創始人沈子瑜。這就導致博泰創始人應宜倫與沈暉聯手共同創業,以此制衡吉利。尤其是沈暉與應宜倫脫鉤後,才引發2019年吉利以“威馬EX5(參數丨圖片)車型部分設計涉嫌抄襲吉利遠景SUV車型”爲由,將威馬旗下多家公司、多位員工告上法庭。

此次欽培吉被“奪權”事件,儘管大家不知道內部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但從沈暉事件來看,與欽培吉調動有着異曲同工之處。而欽培吉上任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總裁,當時就很讓人值得揣測,其最早擔任大區銷售經理,之後任職銷售總監。2019年擔任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的臺灣人陳立哲調回臺灣,其職位由袁小林親自安排欽培吉接任。當時很多內部人士表示,欽培吉的提升堪稱火箭式上升。以至於有傳聞稱,欽培吉是袁小林爲自己安排的一個親信。

欽培吉上任後,開始對沃爾沃銷售系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無論是市場、銷售、公關、售後全部換成自己的親信,尤其是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售後服務副總裁方錫智,存在違規招標被舉報,引起沃爾沃瑞典總部關注,對其展開調查,但後來此事也不了了之。

在欽培吉擔任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經理的四年時間裡,基本上不與汽車行業媒體打交道,更多和時尚、生活、娛樂進行緊密合作,每年在這方面有着大量的支出。以至於輿論稱,欽培吉把沃爾沃銷售公司變成了廣告公司。和欽培吉在廣告投放上的特立獨行相比,過去沃爾沃一直在品牌上標榜的安全、健康、環保等特點,在欽培吉口中幾乎隻字不提,而是更多專注尋找哪些明星做代言。

數據顯示,欽培吉負責沃爾沃大中華區銷售的這四年,效益增速緩慢,2022年沃爾沃在華銷售業績同比下滑,今年上半年沃爾沃在中國大陸累計銷售僅爲7.82萬輛。對於這件事,沃爾沃不是不瞭解。爲何選擇此時進行調整,原因在於2023年沃爾沃集團全球總裁換人。

很多人形容,這位從戴森過來的沃爾沃汽車新任CEO是一個非常強勢的人,他首先把沃爾沃董事會分成了集團和行政管理兩個領域,大有收權意味,不再讓各個區域市場單幹。另外,他把戴森在當年所謂的品質,希望在最成熟的市場去做,所以在中國停留了一個半月。當時就有人揣測,這一個半月這位CEO不僅僅來和大家say hello,他一定會對沃爾沃情況進行深入調查。果不其然,時間過去幾個月後,這件事終於有了結果。對於此次欽培吉的調離,談不上沃爾沃與吉利有什麼分割,畢竟超十年的合作,沃爾沃與吉利已經形成一個整體。之所以這麼做,就源自於沃爾沃需要實現在新能源與智能化戰略上達到全球一盤棋,而不是當年按照不同區域市場進行相應佈局。

駱文襟作爲戴森曾經的負責人,他知道如何去把品質化概念、戰略性思考實現落地,因此他首先從銷售入手,從沃爾沃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入手,在銷售業務改革上做文章。安排價值觀相同的瑞典籍高管負責中國銷售,儘管這位外籍負責人對中國市場缺乏一定了解,但他可以對中國銷售業務進行體系化把控,至於具體業務可以找專業的職業經理人。

對此可以大膽分析,接下來沃爾沃可能在銷售市場、品牌宣傳方面重新吸引新的人才,改變原來欽培吉集權銷售局面,實現重新歸類、整合、劃分,這也讓沃爾沃大中華銷售變得更加國際化和職業化。至於欽培吉這一次從沃爾沃軟着陸吉利,究竟能在吉利的崗位上待多久,一是取決於欽培吉外部“下家”尋覓情況;另外就看吉利給予欽培吉多大工作權限。從現在看,這兩個方向都不明朗。欽培吉會不會重演當年沈暉從吉利離開的戲碼,一切都還是未知數。